近期,合川新商科教学部的全体老师为提升课堂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开展多场磨课研讨活动。教师们以创新教学模式为切入点,结合学科前沿与课程思政,推动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为教学注入新动能。
首先,部分老师尝试用多元模式破解教学壁垒。比如冯丽丽老师在《数字营销与消费心理》课程中设计“双视角任务链”,要求学生在10分钟内以商家视角完成打车平台宣传单设计并实时上传学习通平台,随后切换用户视角互评,最终提炼品牌个性塑造三步骤。通过“高压创作+即时反馈”闭环,破解艺术生理论认知难题,实现实践与理论深度融合。胡小娟老师在《商标保护》课程中,以《孙子兵法》战略为引,结合B站侵权、瑞幸海外维权等案例,设置“同类别保护”“跨类别保护”“跨地区保护”三大闯关任务。学生通过中国商标网实操、小组探讨《哪吒2》海外商标策略,沉浸式理解法律逻辑,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其次,老师们对思政与前沿融合赋能课堂进行了探索。谭小珂老师在《数字经济时代财务管理》课程中,以财务法律演变为主线,通过政府报告、热播剧等案例,剖析“他律”局限性,引导学生思考职业道德内核,探索思政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路径。陶春霖老师以“小米SU7 Ultra品牌策略”为案例,解析科技品牌跨界逻辑:参数对标保时捷锚定目标用户、硬核技术传递价值、创始人IP强化情感共鸣,并引导学生用工程思维探讨“科技品牌如何跨越品类鸿沟”,优化非商科学生理解路径。
再者,老师们通过数字化激发课堂新活力。张姝媛老师在财务管理课程中引入游戏化教学,将抽象知识融入趣味任务,通过实时投票、AI互动等工具激发参与热情。团队针对评分机制优化设计,提升知识衔接与课堂活力。杨梦雅老师在《网络广告与新媒体传播》课程中,利用DeepSeek工具引导非商科生完成理论前置学习,并通过AI生成精准匹配教学目标的视频案例。课堂上,虚拟AI助教以互动问答串联知识点,结合专业背景差异化设计案例:如数字媒体艺术生聚焦“AI生成国潮广告”,信息工程生探讨“科技产品智能投放策略”,降低跨学科学习门槛,推动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索”。赵艳老师在《新媒体品牌管理》课程中,聚焦品牌名称、标识与口号设计,结合新媒体传播特性,通过经典案例解析如何打造竞争力品牌形象,为教学团队提供新思路。
系列磨课活动通过案例共享、跨学科研讨,推动教师协作共进。新商科教学部将继续关注磨课的过程与优化,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与革新,确保磨课活动能够持续、有效地推进,为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贡献力量。
撰稿:杨梦雅
(合川新商科教学部)
上一条:【通识教育】货币的前“世”与“经”生 ——记《生活中的经济学》双师授课
下一条:【家长开放日】以光影知名·共绘成长之约——戏剧影视学院2025年家长体验日温情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