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夏日的空气依旧沉闷,窗边不时地飘来青草和尘土屑的气味,十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们相聚在仁者楼311教室里,由《故事写作》的周昶婷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进入作者与读者的内心世界。
本堂课,我们在周老师的组织下对第一小组开发的故事剧本《放逐》进行研讨。研讨过程分为三部分:1.各小组先进行讨论,思考故事中存在的漏洞,再由各个小组代表进行汇总,针对《放逐》的故事内在逻辑、人物设计和故事情节设计提出改进意见;2.由故事开发组的发言人对故事进行复盘,同时由该小组代表回应同学们的建议以及进行自我故事剖析;3.由讲授《故事写作》的周昶婷老师对学生的创作思路和发言提出改进意见。
第一阶段:分小组讨论,各小组代表汇总并提出改进意见
在上一节《故事写作》课里,各个小组都试玩了第一组同学自己开发的剧本《放逐》。在该故事中,有的嫌疑人在表面上与死者关系融洽,实则两人的矛盾颇深。有人表面上是死者的红颜知己,在暗地里却是来调查死者的地下党。有的嫌疑人在表面上与死者毫不相关,但其真实身份却是死者情妇的孩子……真相扑朔迷离,众人相互猜忌。在上一节课快结束时,真相却出乎意料。在本环节中,各小组成员在一番激烈的讨论后,派出代表进行发言提议。
陈馨怡同学说:“剧本杀《放逐》的故事内容比较精彩,各个人物与死者的关系都十分清晰。但创作小组在对部分时间节点的描写还存有问题,如死者去世时间在20:30,凶手下毒的时间是12:00到13:00,但给出的药效发作时间模糊,逻辑线不够清晰,影响读者推断。其次,小孩儿的行凶动机不明确,人设立不住,我们在试玩的过程中,抽到小孩身份的小组并不能通过已知线索推断出自己的行凶动机。创作小组在相应的人物小传上没有注明相关信息,需补充人物背景,完善人设,帮助读者理解人物背后的行为。除此之外,剧本对于衣柜的线索描写也不太明显,线索出来时,没有人能把衣柜与小男孩联系到一起,逻辑线断裂。”
徐妍洁同学提到:“我们认为,原创小组可以在每一个小组的人物小传上标注‘你可能是凶手’,这能增加游戏的可玩性,也能警醒读者作为玩家来梳理故事线索。神父这一角色在独处时,很长的时间线都是空白的,没有证人或证物能证明神父不在凶杀现场。在剧本中神父的朋友妓女身份不明,没有一条完整的故事线,原创小组就可以完善一下妓女的故事线。在试玩时,我们还发现:我们认为的神父和剧本中的神父是两种不同的人设,并且神父的杀人动机也比较模糊,人设也立不住,这里的改正也许都需要从完善人物小传来出发。”
罗斐同学提出:“歌女的时间线能证明自己没有进入凶案现场,但没有人能证明歌女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所以我们小组认为:原创小组可以增加辨别真假的线索,同时由于原创小组没有在凶手的小传上标注‘凶手’,歌女的人物小传留白太多,导致了我们小组以为自己是凶手。”
第二阶段:原创小组派代表阐释创作过程并复盘
原创小组针对大家的意见对故事剧情进行了一些修改,代表张缤元发言:“我们小组结合了大家的意见,决定首先对人物小传进行完善,然后对于各个人物无法自证的问题,我们小组决定增加对应证明的线索,并且会在人物小传上标注一部分自证的证人或证物。同时我们决定通过制作妓女的人物小传,来完善故事情节。并且我们把杀人凶手改成了陈斯年,陈斯年激情杀人,我们把妓女改成了陈斯年失散多年的妹妹,陈斯年知道是富商害死了他的妹妹,一气之下就把他杀了,与小孩是互相利用的关系。”
在各个小组开发剧本故事时,各种问题也是层出不穷。《放逐》的小组代表张缤元也分享了她们小组遇到的问题:“在小组创作时,每个人都有不同版本的《放逐》,情节和故事逻辑其实很难统一,并且在分配完任务后,由于曾茂森同学请假,那他所负责的角色就只能由我们大家共同创造,这就使人物有了很多自相矛盾的点。”最后,张缤元同学向我们提出,剩下的小组在集体创作时,可以留出一位同学不参与创作,只是以读者的身份进行检查,这样可以减少故事的漏洞。
第三阶段:导师进行指导并提出创作意见
周昶婷老师带领大家回归到故事创作上,提出了《放逐》中改进的点和创作的方法。老师提到,首先,就如各位同学们说的,人物小传需要得到完善,这是人物立起来的基础。其次,在创作时,我们得增加线索,线索是对剧情起到推动的关键,因此对于明线和暗线作者都要条理清晰,读者不一定能看到所有,但是通过作者给出的线索,能够逐渐拼凑出故事的逻辑,还原真相。例如我们在读一些优秀的作品时,尽管我们看不到人物的小传,但我们却能清晰地感受到该人物的人设是怎样的,这就是明线和暗线,还有人物内在逻辑带来的好处。
其次周昶婷老师提出:“作者和读者的关系是很‘暧昧’的。”作者常常会通过线索和描写人物的动作和行为来暗示读者,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在心里塑造起人物形象,这是人设立起来的关键,因此每位创作者都需要明确,鉴于作者和读者这层“难以明说”的关系,在创作故事时一定要充分做好“暗示”,这是读者读懂故事的关键。新手作者在创作故事后如果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来检查作品,往往都能发现作品中的很多漏洞。当作者从一条条线索里去解析作品中不同人物的人设时,如果发现了人物行为与人设自相矛盾,那作者对人物的塑造就是不成功的,需要思考和重新推翻修正,以此来帮助自己进步。
在作家班上,我们每次上完课都能有新的体会,并且在每个周五的晚上,我们都会怀揣着激动的心踏入教室里。这并不仅仅是学生对上课的期待,还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学子对文学的向往之态。
2022级创意写作学院作家班小说工坊学生 罗斐 供稿
上一条:【双师课堂】时间旅行者与《降临》——穿越时空的两种方式
下一条:集团教学总顾问李长萍教授莅临德国工程学院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