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1日,太阳澳门集团网站通识教学部(綦江校区)教师申雯心带领学生前往綦江博物馆开展课程实践活动。借助于綦江博物馆丰富的文化展品,学生走出课堂并近距离触摸感受历史文明的碰撞变迁。
创新实践思路 探寻綦江文物
《欧洲文明的现代历程》课程期中章节既涉及文艺复兴运动,也包含欧洲各国开辟海上新航路,这一时期东西方文明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中国陶瓷开始涌入欧洲,并成为欧洲人竞相追捧的奢侈品。中国陶瓷在欧洲不仅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也是欧洲本土窑厂争相模仿的范本,以至于欧洲人直接以瓷器(china)代称中国(China)。可以说,陶瓷在这一时期承担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特殊重任。因此,以綦江博物馆的陶瓷展品为纽带,能使学生们透过文物感受到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变迁。
触摸綦江文物 感受文明变迁
踏入綦江博物馆展厅,可见从原始社会的石器,到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再到逐渐精美的陶器,以及宋代抵至巅峰的瓷器,中国古代器皿发展历程折射出中华文明的变迁脉络,这一情况在欧洲文明身上同样适用。
图片来源:拍摄于綦江博物馆
在欧洲本土,石器、金属器与陶器先后诞生,唯独瓷器一直到了17世纪才开始发展起来。荷兰的德尔夫特窑仿制中国青花瓷,德国麦森窑烧制出的东方色彩的白釉瓷,法国的赛弗尔窑的硬瓷。这些赫赫有名的欧洲本土瓷器品牌一直深受中国陶瓷的影响,从样式、材质到色彩都或多或少能找到“中国元素”。
当欧洲人走向海洋的同时,也以意料之外的方式受到了其他文明的影响。面对陶瓷领域中更为先进的中国陶瓷,欧洲人在模仿学习中完成了对本土陶瓷工艺技术的提升。因此,中国陶瓷“统一”了欧洲人对陶瓷器皿的审美标准,也深刻影响了欧洲陶瓷的发展历程。
而现在,这些见证了昔日东西方文明交汇碰撞的瓷器文物,就安静的呈现于师生眼前,只有走近感触它们时,才能切身体悟到这些陶瓷背后蕴含的历史文明变迁。
课外实践之行 感悟收获良多
在近距离感受綦江的历史文物以后,学生对对历史文明的碰撞变迁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和认识。本次课程实践,不仅让学生以一种全新的渠道去了解文化学习知识,也进一步丰富并拓展了通识课程的授课形式。
看到綦江博物馆中的陶瓷展品,我才知道中国陶瓷在历史上曾经深深影响了欧洲人的社会生活以及他们的工艺审美,这种课堂以外的知识我觉得非常有意义。
——2021级工商管理21班黄于芮
博物馆里的文物是生动鲜活的,我的好奇心、注意力以及探索求知欲在面对这些文物展品时,不自觉的就被吸引激发了。
——2021级工商管理22班马胜珍
课外实践让我切实学到课堂以外的知识,尤其是在人文情怀和探索实践方面,这对我们而言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2021级工商管理22班唐思佳
图文:申雯心
通识教学部供稿
上一条:【新商科】凝心聚力,扬帆续航——綦江校区第三次深海鱼项目研讨会
下一条:【双师课堂】时间旅行者与《降临》——穿越时空的两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