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号晚上,李慧文老师一进仁者楼309教室,同学们都“哇”的一声,原来慧文老师穿着淡蓝色裙子白色衬衫,就像邻家大姐姐一样。随着一片夸赞声后,慧文老师就揭开了今天《故事写作》课的篇章——“今天讲故事写作中的表现手段及细节,由其是细节!”
开篇,上半节课,慧文老师先讲“故事的表现手段”。慧文老师说:“表现手段其实在之前课中都有介绍了,大家也不陌生。所有表现手段中,最常用的是描写与叙事。我们的叙事和描写是一个过程,但是两者的方向却是相反的,描写是一个变慢的过程而叙事则是一个变快的过程。”讲完概念后,慧文老师播放了两段视频,一个是皮克斯动画《月神》,另一个是《小羊》,大家看得津津有味。视频观赏完了,我们二十人也被分为了两派,一派对《月神》的画面进行描写,一派则是对《小羊》中的事件进行叙事。大家回想着视频中的画面以及细节,用文字去重现画面。
同学们将写出的作品发布到非虚构群里,描写的一派需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动画进行描述,并推动着故事的发展,整个故事看上去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即环境具体化。叙事的一派则用精简的语言叙述发生的一连串故事,将整个事件按次序串联起来。慧文老师看到大家的作品,逐个点评,首先看到张莉、李博文同学描述中还加入了“emoji”表情符号,不禁笑了,她说这也挺生动形象的。点评袁康同学时,慧文老师指出,袁康同学是在用自己的价值观去给故事作评价而非对故事展开描绘,并不符合描写的要求,需要减少一些议论和评述。
接着,下半节课,慧文老师开始讲“故事中的细节”,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例,引出了写作中静态与动态的细节描写。《背影》中,父亲蹒跚的身影,在上下月台时艰难的典型动作,撞开了我们的心扉,留下了长久的感动。慧文老师指出:细节是为人物性格、发展故事情节服务,一个好的细节描写顶得上千言万语。老师一再强调,描写能够决定作品最终成败,是基础中的基础,关键中的关键,她运用例子向大家展示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即从事物的“运动”状态着手,用动态或是静态的细节去表现一个事物。
理论讲完了,慧文老师随堂点人,让同学描述一个静态或动态的场景。第一个点到的便是路俊豪,当时他正盯着自己的拖鞋欣赏,路俊豪同学一脸无辜的看着慧文老师,转了转眼珠,选择讲述一个静态场景。这个场景便是他的宿舍环境,尤其强调了他的妈妈给他缝制的蓝色被罩,大家笑哈哈,说他是个妈宝男。笑的人群中,尤数吴君华笑得最为猖狂,还被慧文老师注意到了,慧文老师笑道,“吴君华,我看你笑得蛮开心,你给大家描述一个动态场景吧。”这时,吴君华看向了她的同桌李博文,李博文发现她的眼神不对劲,想必一定是要拿自己举例丑化自己,他赶忙捶了吴君华一拳头!这对欢喜冤家,吴君华开了腔:“我就描写刚才李博文打我时候的动态场景吧哈哈,我就看了她一眼……”大家都开怀大笑。看来,对细节的描写真的顶得过千言万语!
当然,除了静态与动态的描写,还有其他的譬如心理、动作、对话等细节描写。在这其中,慧文老师提到心理活动是最难描写的,是一个人的情绪、想法、欲望等,如何表现呢?可以通过内心对白、对话、环境等方式表现出来,告诉作品中的其他人物。慧文老师说,很多高明的小说并非通过语言直接表现人物心理,而是通过营造的语境和歧义,通过作者在叙述中制造的蛛丝马迹让读者去探寻,这也是读者在阅读心理描写中所能获得的快感来源之一。大家拍手叫绝,直呼高明!
这节课,慧文老师将理论和实践交叉,让课程更加生动有趣,时间也在不经意间流逝。
撰稿:2021级创意写作学院作家班非虚构工坊学员 李博文
指导老师:李慧文
上一条:92期|书院印迹:五月潮流style——綦河书院功能室使用报告
下一条:【通识教研】通识、思政资源共享 聚力协同融合育人——记綦江校区通识教学组与思政教学组教研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