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晚,仲春的尾巴捎来夏的气息,将坠未坠的日落染红了半边天,从它涂鸦板滴下的颜料溅落到仁者楼309外的路灯上,投射出一小方暖黄色的光。诗歌工坊的学子们踩着这片光影的律动,陆陆续续进入教室,昏暗的空间霎时变得明亮,诗歌工坊的第一次学生原创诗歌研讨就此拉开序幕。
苏瓷瓷老师先给同学们分享了一首诗《海子》,并询问大家读完此诗的感受,同学们思忖着怎样去给出自己的评价,见状,苏老师并没有继续卖关子,而是向同学们介绍了本诗的作者赵威,也是我们的学长。苏老师说,这首诗是2018年校内诗歌大赛的获奖作品之一,后来经她的推荐,赵威学长的一组诗歌发表在国内知名文学期刊《山花》上。
“一个海子骑着家乡木房子的屋顶,他从天空来 / 一个海子收藏有四张木帆,他从海边来 / 一个海子是只镰刀,他托付一列火车,他从远方来 / 最后一个海子向人间架设木梯,他从天堂来”苏老师指着《海子》的第二节告诉我们:“对于初写者来说,赵威的想象力是卓越的,但这只是写诗的起点,仅靠情绪推动和词语表达的诗歌,依然是匮乏的。在你们提交的诗歌作品中,也普遍反映了这个问题。”语落,诗歌工坊的第一次原创诗歌研讨也正式开始了,研讨会共分为三个部分:小组讨论、作者创作谈以及导师点评。
首先我们研讨的是李保荣同学的诗歌。大家各抒己见,赵延萍同学说:“李保荣同学的诗歌风格鬼魅,体现在《消亡》中的‘残忍的、嚼得粉碎的白昼’以及第二首诗对‘鬼脸花’的描写。想象力丰富,多是对场景、事物的描述,画面感强。第一首诗描述黑夜,第二首诗描述鬼脸花,第四首写雨,第五首写熬夜。诗内的意象多用像灯、星星、篝火这些带光亮的事物,充满生命活力。其中,我最喜欢的一首诗是《雨点的诉说》。该诗从雨点的立场出发,雨点渴望被写进诗里、向世人诉说。最后一句‘却无法扮演我自己’,又何尝不是诗人自己的诉说呢。”
陈垚阳同学评价道:李保荣的诗中,少有对情感的直接宣泄,诗歌所描写的主题,选取的意向仍然关注于较为常见的事物,但由此构成的隐喻不再是对自我意识的表达。在《时光逃逸之旅》《雨点的诉说》《月亮的赌局》三首诗中,对于语言的独特性和复杂性的把握还不太成熟。脱离了对于具体事物的直接描写,转换为对“夜”赋予“消亡”的意义,能看出他作为写作者的进步,表达出了意向的“陌生化”。
陈泰辰同学评价道:在保荣的诗歌里,多是用平易近人的意象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如《时光逃逸之旅》中钟声的飘散,蜜蜂的争抢;《消亡》中星星与萤火虫微弱光亮的倔强等等。他的诗歌表现出强烈的语言陌生化,经常用细致入微的情景托起厚重的情感,那富有想象力的,灵动的诗句总是会在下一句给你惊喜。
黄婧同学说道:保荣善于对词的运用,也善于诗歌的恰当留白,给我的感觉就像处于在一片广阔又无人知晓的水里,不断有着自己的波动,就这样持续到永恒。他能在黑夜看见许多藏起来的东西,联想着周围与自己的联系,每首的结尾都能让人突然停下来品味与思考。诗中的感情犹如诗人自己一样,非常细腻平稳,难以捕捉。在《雨点的诉说》中,虽是运用了第一人称,我的脑海里却是充满电影感的第三视角,有着安静的悲剧基调,平缓的同时体现出诗人的充沛情感,最后两句开放性强,脱离出诗人本身,能让读者共鸣。
在五首诗歌中,大家也各有所爱。吴傲同学激情澎湃地表达了自己对《月亮的赌局》的喜爱之情:“每一个翻来覆去不知疲倦的夜晚,都是我与月亮的一场赌局,在模糊的记忆力,我的思绪脱离身体的局限,飘向我所向往的远方……我与月亮的较量从一开始就是一场自以为真实,却连完整的自己都凑不齐的梦境,而‘谁先闭眼,就算谁输’的赌局自始至终都是必定失败的荒诞的谎言。”
同样喜欢这首诗的还有徐雨馨同学:“‘我’因被现实的沼泽吞噬而变得零碎,但‘我’还怀抱有一丝希望,正如一场赌局,不知走向如何,只能偃旗息鼓。”
大家除了分享自己的诗歌评价外,也给李保荣同学提出了参考的改进意见。杨哲兮同学敏锐地察觉到了诗人选择意向的价值问题,提议道:“留白较少,让人觉得喘不过气,虽然现代诗是复杂的,但并不是完全不能读懂的,所以并不是意象和象征手法运用得越多越好,直率的表达有时候反而更直击人心。”
同学们发表完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之后,原创者在写诗时想表达的究竟是什么呢?研讨会进行到第二部分——作者创作谈,李保荣同学有些腼腆,但在谈起自己的诗歌时却是滔滔不绝,眼里闪烁着对诗歌的热爱。
“这五首诗其实是按照我个人的喜爱由低到高排序的。《消亡》是尽管黑夜会到来,但白昼依然会以别的方式永恒存在,就像希望,能在困境中化作渺小的事物与之对抗;《鬼脸花》是一首情诗,就像美好的初遇,只一眼便知是她;《时光逃逸之旅》是一种孤独,《雨点的述说》则是自喻,雨点渴望被写进诗里,就像我渴望真正走进诗的领域。”
诗歌研讨会进行到了最后一项:导师点评。苏老师开玩笑说:“上节课讲到可以把喜欢的女孩比作小黄花,这堂课后又可以比作鬼脸花了。”大家哄堂大笑。
苏老师赞扬了李保荣同学《鬼脸花》中“也许她还有别的雅称/ 但此时/ 只以此名与我相识”一句,但也指出了他部分词句稍显做作、用力过度、语焉不详、主题不明、没有节奏感等初写者的常见问题。
五首诗歌逐一点评后,苏老师给同学们展示了她在23岁时写的《给我的小女儿》,并分享了此诗引起的小误会:“这首诗发表之后,我收到了很多人的祝贺,大家都以为我有了孩子。首先,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创作者不需要什么都亲身经历,才可以写,内心的体验比经历还重要。第二点,从我第一首诗《疯人院之歌》到这首《给我的小女儿》中,大家可以看到我基本已经放弃了大幅度的修辞,但这并不意味着诗歌中的诗意就会丧失。19世纪,荷尔德林曾把“诗意的栖居”作为人的存在论本质提出来,海德格尔通过选释荷尔德林五个中心句,富有逻辑推进力地为我们阐释诗的本质。海德格尔让广义的诗融入生存。狭义的诗,“无视”无限开放的存有,它只是通过特定的具体诗写形式,对世界的领悟做不断刷新的一种语言方法论。因此,诗的本质必须从语言的本质那里获得理解。诗不只是‘此在’的一种附带装饰、短暂热情、激情和消遣,也不只是一种文化现象的纯然表达,而主要是对万物的重新命名。这是我认为赵威同学那首诗歌所存在的问题,也是对李保荣同学的诗歌所提出的建议。”
最后,苏老师以聂鲁达的《二十首情诗与一支绝望的歌》节选诗句为例,向我们讲解了如何“随物赋形”,让一切事物皆可入诗。本次原创诗歌研讨会也在那句“我想像春天对待樱桃树般对待你”中落下帷幕。春天给樱桃树带去温柔的爱抚、和煦的微风,带去盎然的生机、向阳生长的力量,在诗歌工坊的每一堂课也带给了我们诗的力量、思绪的飞扬与灵魂自由的徜徉。
下课铃响,同学们踩着夜色离去,身影在路灯的光下拖曳,大家的脑海中,都还久久回荡着那句:“你与宇宙的光一同嬉戏……”
(2022级创意写作学院作家班诗歌工坊学生 庞语嫣 供稿)
上一条:【电影评论中心】光影为媒,共话教学——记电影评论中心期中座谈会
下一条:【教研活动】扎实教学规范,提升教学质量——《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组召开期中教学工作总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