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强学生们对綦江当地非遗文化的认识与体验感,异科导师白小锋与艾鑫于3月17日带领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类4班、5班的同学前往东溪古镇沉浸式体验了綦江农民版画文化。
綦江农民版画源于明清年间的木板年画,是一种先在木板上雕刻出图画,再拓印而成的纯手工之作,作品构图明快,色彩艳丽,大都取材于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具有浓郁的民族民间风情和生活气息。不同于城市的喧嚣,东溪古镇静谧,淳朴,满足了同学们对古镇所有的幻想。
从小路进入古镇,沿着石板路,两旁是青瓦白墙的古建筑,都显现出东溪古镇独有的古朴气质。在黄槐树掩映的东溪古镇中,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从西汉时期开辟的川黔古盐道穿镇而过。其中一条小巷,路两边的石墙绘满各种色彩,这就是“版画艺术街”。
白小锋和艾鑫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了版画文化的起源,并告知版画题材多是农民的日常生活,如婚嫁、饮酒、四季的播种与收获。同学们看见綦江人民将版画艺术的传承发展拓印在街巷中的一砖一瓦之上,让古镇和古画焕发新生机。沿着屋与屋之间的小路走到尽头,水声乍现,清凉感袭来,映入眼帘的是藏于山间的瀑布,炎热感一扫而尽。还有存在多年的巨型秋千,大家轮流进行了体验。
古镇的老街,是锅碗瓢盆家长里短的沸腾人间。两位老师带同学们领略了东溪古镇街巷古朴的青石板路、茂密的老黄槐树、斑驳的旧石墙、韵味十足的老旧店铺、坐在梯坎上言笑晏晏的孩童,穿过时光与回忆的缝隙,与新的一代,相遇了。
21世纪的今天,綦江农民版画推陈出新,新一代的农民版画作者茁壮成长,为农民版画的发展推波助澜,使古老的民间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从个体农民版画工作室到成立綦江农民版画院,从草根文华到成为重庆市对外文化交流名片,在两代农民版画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綦江农民版画蓬勃发展。通过这次异科导活动,同学们对农民版画文化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纷纷表示愿意为非遗文化的传播贡献一己之力。
图文: 覃士娟 陈兴钱
指导老师:白小锋 艾鑫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供稿
上一条:126期|【全生异科导师】我们和春天有个约会——记信息安全学院全生异科导师活动
下一条:【教研活动】赛风采,共成长——记2023年数字经济与信息管理学院綦江校区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预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