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品牌数字化广告传播教学研修工作室”于别都书院朋辈交流中心举办了工作室第二次主题沙龙,本期沙龙主题为《文和友—矛盾的进击体》。工作室主持人邓军红老师、沙龙主持人闫公博老师,以及工作室教师成员、学生助理参加了此次沙龙。
此次主题沙龙延续了探讨热点案例和市场难点的深度交流模式,闫公博老师以“80年代的回忆”为切入点引出“文和友”,展开沙龙主题。
文和友,截取长沙80年代的市井文化,以还原市井烟火气和维系人文底色为宗旨,其打造的场景和文化直击消费者阈值,反常规、冲突、单一要素最大化是文和友能爆火的关键词。反常规,文和友把80年代的一条市井街原封不动的搬进了一家店里,一景一物几乎做到80年代市井场景的一比一还原,把户内装进户外是常规思维,把户外装进户内就是一种反常规思维;制造冲突,现代都市都是高楼大厦,人们视觉感知已经极其同质化甚至产生审美疲劳,文和友将80年代的市井场景搬进海信广场这种的一线商圈,形成了强烈冲击;单一要素最大化,是文和友排队16000桌的最核心要素。文和友将怀旧的概念聚焦到长沙80年代市井文化,而不是谈及地域上下几百年的文化,泛泛而谈。所以文和友的竞争优势在于差异化中的差距化。
逝去了的东西才有贩卖价值,但它的前提条件是伴随全球化和城镇化的进程,这同李子柒爆红是一个逻辑,同时也是文和友进军广州失败的一个原因,因为文和友的生存土壤适合在高度城市化的区域,而广州至今保留着很多老城区元素。
中国美食界的“迪斯尼”、长沙的美食地标、餐饮界的“司马迁”、单店最高排队16000桌、餐饮业的超级新物种……文和友虽然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但也过早透支了文和友的品牌资产,因为消费者的怀旧,不仅针对场景,还有味道。老师们认为,文和友要立足文化内容的创作,稳扎稳打,真正向消费者输入具有文化底蕴的产品,而不是停留在用空间去征服消费者。
现代人对清代、明代、民国的文化,多是通过书本和影视被动式输入。没有亲身经历过那个年代,对那个年代的一景一物,无法引发情感共鸣。而今天中国各阶级的中流砥柱,基本上都是享受着改革开放的红利崛起。这代人基本都在80年代的那个市井文化里生活过、奋斗过、挣扎过。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80年代的市井气息已经离我们远去,但它依然沉淀在当代人的记忆里,无比深刻。
本期沙龙讨论剖析文化企业商业模式,强调怀旧不应脱离产品品质的把控,有助于引导工作室教师将研修成果运用于教学,也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商科知识。工作室计划每月持续举行、老师们轮流主持主题沙龙,将紧紧围绕当下社会和市场热点,继续探讨品牌数字化和广告传播实践。
撰稿:谢小玲
摄图:徐萌浛
(淬炼国际商学院、艺术传媒学院联合供稿)
上一条:【31期 | 全生异科导师】守法规知礼让,安全文明出行——记2021级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专升本5班异科导师活动
下一条:913期|书院印象:导师引领,温暖相伴——花果书院11月学业导师工作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