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古语言:问,问与学,相辅而行也。非学,无以质疑;非问,无以广识。为了促进老师与同学之间的沟通,为了让老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指以正确的方向,大数据与软件学院于2018年4月25日下午16:00时整,在图书馆201召开了系主任座谈会。此次座谈会主要围绕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中所遇到的困惑难题开展。大数据与软件学院院长郑先锋教授、学工办主任谢银平老师与2017级辅导员阙小梅老师参与了此次座谈会。
来自软件工程的学生提出了因为自身能力不足原因而一直挂科,是否还能拿到学位证和毕业证。郑先锋院长和谢银平老师对此做出了详细的解答:大学四年每年都可以重修,一共会有八机会,如果这八次机会都没有过,只要在六年内包括大学四年考过也是可以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的。如果自身的能力不足以支撑学习这个专业,可以转到较为轻松的专业学习。
还有学生提出对于C语言数据结构等机器语言的知识掌握较为缓慢,该如何快速入门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老师们提出了三点。一是要在自身下功夫,对于程序要有一种类似于男女朋友的爱,从而提高自己对学习的积极性,再开阔自己的思维能力。思维打开了,学这些计算机语言就会变得容易得多。二是反思自己,是否真的喜欢这个专业,是否对代码有异样的喜爱之情,毕竟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一旦爱上它,就会想方设法学好,以致于精通。三是寻找专业老师特地为学生们开补习班,或者让学的比较好的学生为同学们讲解。
也有同学问出了大多数学生最为关注的问题:专业的就业方向有哪些,如果毕业以后不从事于该专业的职业,又可以向哪些方面就业。航空,文档工作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每一个大神都是从小白过来的。从学习到精通再到质疑。在学习过程中,将“不懂就要问”的精神贯彻到底,谢银平老师以自身为例子,给同学们讲述她学习计算机的心路历程。要学好学牢固,避免不了“吃书”,何为“吃书”呢?计算机语言类教科书大多冗长,老师课上没讲到的内容,可以自行阅读,学习,仔细琢磨书中的要点,有什么不懂的点可以寻求老师或者同学的帮助。理论与实践总是相辅相成,当学到的理论知识足以支撑操作实验时,就要毫不吝啬的献出自己的空闲时间,熟能生巧,练习的次数多了,入门也就快了,成为大神也不远了。
学习是无止境的,付出的汗水与收获的知识总是以正比呈现。当你执著地选择计算机专业,并梦想成为一个技术大神时,一定要热爱它,折磨它,量变产生质变,实践的次数多了,问题也会接踵而至,但每碰到一个问题,解决它并思考它都可以让你受益匪浅。成功是可以复制的,相信自己,我能行!
座谈会完美结束,它不仅解决了各位同学在学业上疑惑,同时也拉近了老师与同学们的距离,让同学们体会到大数据与软件学院对同学们的关心,交流也更加畅通和高效。相信此次座谈会能够让帮助一个正处于迷茫状态下的学子找到方向,并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拼搏!
(大数据与软件学院供稿)
(撰稿:文永艺 摄影:陈香宇)
上一条:【完满教育】凝练专业教育,践行完满教育,培养完整的人——智能工程学院解读完满教育
下一条:【教学竞赛】三尺讲台展风采 以赛促练共提高——记外国语言文学系教师教学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