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异科师生学习、生活共同体的打造,让学生融入可感知、可体验、可参与的多元教育互动环境,实现学生成长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培育,5月31日下午,异科导师陈南西老师以端午佳节为切入点,带领2021级智能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专升本)2班的同学开展主题为“‘粽’心聚力,‘粽’情万里”的师生端午互动体验。本次活动还邀请到了辅导员吴家家老师和兄弟班级的学生代表参与体验,师生共同以轻松的方式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进一步提升个人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和生活经验,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
诗赋雅趣,“粽”情时光
活动伊始,陈老师以端午的起源为着力点,从“屈原说”的故事引入传统文化知识科普,打破同学们对端午佳节的固有思维,增加参与兴趣度;此外,互动现场还设有《离骚》名句荐读环节,通过同学们的自由推荐和领读,领悟与传达“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刻苦专研精神和“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定逐梦决心。活动现场,陈老师也借此告诫大家:“以人为镜,以史为鉴。通过对诗人屈原的作品学习,同学们可以品读脍炙人口的诗句并运用于自身的工作和学习;深入了解诗人跌宕起伏的一生,弘扬与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粽”享艾油,盛夏萦香
端午节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赛龙舟、挂艾草与菖蒲、食粽、拴五色丝线、佩香囊等多种民俗为一体。活动现场,陈老师为大家带来了艾草的新玩法——艾草膏制作。艾草具有驱虫驱蚊等药理功效,通过清洗、破碎、冷萃、蒸煮和凝蜡五大步骤,将艾草与橄榄油的完美融合,奇妙的化学反应创造出专属定制艾草膏。陈老师也正是借艾草膏的创新玩法,引导同学们打破刻板印象,敢于突破、大胆尝试,学会创新与守正传统文化习俗。
不留余粒,一粽飘香
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端午食粽也存在着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活动过程中,陈老师通过北京、闽南、浙江等地粽子的形状风格和风味差异,为大家全方位呈现粽子全貌,拓宽同学们的生活视野。此外,活动现场还设有传统糯米粽和西米水晶粽的手工体验区域,师生共同沉浸式体验包粽子的全过程。活动过程中,师生之间互相帮助,分享与传授包粽子经验,裹粽叶、选配料、包形状、栓棉线等等,每一个步骤都蕴含着先辈们的劳动智慧,从“眼睛会了”到手脑并用,现场欢声笑语,一片其乐融融。
在两个半小时愉快的学习、制作与分享后,活动圆满落下帷幕。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源于同学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好奇与探索,也正是由于同学们的这一份兴趣与热爱,我们才得以在端午佳节来临之际,欢聚一堂,“粽”享美味、“粽”享欢乐、“粽”享奇趣。接下来,我们也将继续调研、挖掘与创新,去探索、探知和共享更多有意思、有内涵、有温度的互动体验,丰富和提升课堂之外的生活经验。
撰稿:李俊杰
摄图:陈滔、田钦
(智能工程学院供稿)
上一条:【168期 | 全生异科导师】别让面试输在表达上——全生异科导师李林燕就业指导活动
下一条:【马院之声】云端访三峡 见证雾重庆——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线上参观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