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上午,钓鱼城科幻学院国际部教师李懿应外国语学院ESP教研室的邀请在天渠书院报告厅进行了主题为“语言转换的基石—语法”的讲座。ESP教研室教师代表、科幻学院国际部的部分老师以及来自外国语学院和其他学院的同学们参加了讲座。讲座由ESP教研室主任李静老师主持。
讲座开始,主讲人李懿老师回顾了和科幻以及科幻作品翻译间建立的奇缘,一路上的感、悟、思、念。李懿老师对科幻翻译的喜爱流露在一本又一本译著的笔端,不知不觉就流逝了年光岁月,多年间在两种语言方寸间的付出和翻山越岭也成就了李懿老师从英语专业的学生,到职业译员,再到审译。一路走来,千帆已过尽,心却安顿于语言转换的巧妙王国之中。从李懿老师的分享中,我们似乎看到了语言专业学生茁壮成长的一种可能性,科幻翻译正是一盏明灯。我们更看到了一名职业翻译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素养,那就是可以冠名为信仰的执着。双语转换的世界荆棘满布,在两座语言大山之间翻山越岭,游刃有余,这一切需要的是终生学习,学习两种语言的用语习惯,学习语言背后的文化,还有学习浩瀚的领域知识。
接着,李懿老师剖析了口译笔译在时间要求上的差异以及科幻翻译市场准入,口译要求的是即时性,需要培养瞬间抓取信息完成处理的能力。但是笔译需要是对文字本子更深一步的把握,比如选词中对词语力度表现的考虑。笔译更需要我们细心,精准,到位。对于科幻翻译市场准入,李懿老师也给出了自己的见解,首先,就像那句古话,“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当你的第一本译作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你的翻译职业生涯也会逐步扩宽。所以,潜修本领,踏实积累,必定“梅花香自苦寒来”。其实,缩小译作范围,有读者意识,根据读者需求确定自己的翻译方向,科幻作品正是将翻译职业化发展的一个抓手。再者,通过翻译大赛的平台或者导师的指引让自己脱颖而出,静候“清风自来”。钓鱼城科幻学院正为同学们创造了一个科幻翻译的平台,有许多比赛以及翻译实践让同学们大展身手。
紧接着,李懿老师从翻译的理解,分析和表达三大要素入手,将翻译的整个思维过程娓娓道来。李懿老师讲到,语言能力中的阅读和听力就是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口语和写作就是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理解和表达决定了译作的成败,需要同学们的潜心耕作,理解后的分析也就是转换,曼妙无穷,这恰好是翻译最大的魅力。李懿老师提到一个英汉选词的处理,英文如下,“A witch needed to impress his client.”同学们处理这个句子的时候通常会陷入亦步亦趋之中,“impress”字典意思是留下了印象,所以译文看似自然而言的变成了“巫师给顾客留下了印象”。殊不知,中英之间的转换绝非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我们需要把握语境、语域,具体来说就是语境、词语的选择,我们要考虑词汇传达的力度,色彩和其他效果。李老师的选词是“巫师须能镇得住客户。”“震”字的选择,妙不可言。“震”是一个单字,四声,给人的感觉是短小有力,巫师给客户的感觉用个“震”字恰如其分。妙哉,妙哉。李老师还分析了英语冠词所隐藏的意思的微妙变化,在“The roast beef was rare.”的例子中,根据上下文以及对冠词的语法分析,我们就可以清楚的判断rare这里是三分熟的意思,不是望文生义的“稀有”。根据对will,would 的研究,似乎英文里面根本不存在将来时的说法,这可以是一种批判的想法。还有对词语的深度分析直接可以确定后面的搭配,比如avoid是避免,因为里面的to do表目的,于是avoid to do 绝对不可能组合在一起。李老师还罗列了许多例子。通过这里例子的领悟,同学们明白了语法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到对词的把握要彻底全面。
最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李老师介绍了翻译工具是我们所要用到的方法,解释了英英词典的重要性,互联网工具包括语料库和搜索引擎的便利性,同学们也领悟到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重要性。李老师的讲座鼎湖灌顶,也激起了在座老师们的共鸣和思考,的确“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翻译本身是一个痛苦的过程,需要宏观把握、细节处理、整体修改。译文也许只是短短的几段文字,但译者却必须做大量的调查论证,但在痛苦的同时又为自己解决了一个个的问题而欣喜。虽然我们要受到原文作者文字内容的限制,但是一个能动的译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将一篇原文“变厚”,然后再浓缩“变薄”。而这“变厚”和“变薄”的过程就是译者深度学习过程,也是译者不断提高翻译的职业精神和译者的自我塑造过程。
本场讲座的内容极其饱满,李懿老师精彩又富有感染力的表达激发了同学们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的热情,也开启了对科幻作品翻译工作的了解和探索之门,讲座结束时,老师们也积极进行了诸如翻译工具之搜索引擎的交流。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翻译是项永远无法达到完美的事业,但正因如此,译者永远走在成长的路上,以有限的精力探索无限的语言世界。这种无限可能,也正是翻译的魅力所在。
撰稿:曹阳阳
摄图:曲美玉 李静
(外国语学院供稿)
上一条:757期|书院印象:走在希望的道路上——北山书院学业导师和学子赴合川区新图书馆开展“女童保护”志愿活动
下一条:【志愿活动】吟青春,泼墨志愿故事——“真人图书馆”系列活动之“与青春,共志愿”志愿故事创作者图书馆访谈活动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