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普及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常识,最大限度地减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的发生,同时为进一步增强在校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反诈防骗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强化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防范工作,做到全面强化预警防范。大数据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软件教研室组织了系列反诈宣传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利用课间时间,教师们将收集的反诈趣味小视频带入了课堂,进一步提高师生识骗、防骗、拒骗能力,保障师生财产安全。
10月反诈骗宣传员:邓秋菊、赵星月、赵凤龙三位老师利用线下课前时间,给同学们做了反诈宣传。
邓秋菊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了日常经常听说的“杀猪盘”和“健康码骗局”。通过视频的展示,让同学们更加直观清楚地了解这两种骗局。通过宣传,同学们表示今后一定会谨慎小心,不贪小便宜,不相信高额的返利陷阱,不要随便相信陌生人,多给朋友和家人普及反诈知识,预防诈骗!
赵星月老师不仅为同学们做了反诈宣传并建议同学们下载反诈app。她强调要坚持不轻信、不透露、不点击、不转账的原则,多关注电视、报纸、网络的防诈反诈知识,多接触、掌握一些防骗信息和技巧。
赵凤龙老师给学生们讲解身边真实案例以及播放反诈骗视频,让同学们了解到诈骗的多种手段,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授课班级有大一、大四的学生。大一新生刚入学,对社会和互联网接触地少,面对无处不在的互联网诈骗,很容易成为被骗的对象。大四学生面对找工作的压力,给学生们讲解如何识别在面试及公司培训中的诈骗手段。
11月反诈骗宣传员:廖春梅、杨旭、党华强三位老师利用线上课间时间,给同学们做了反诈宣传。
廖春梅老师宣传时恰逢“双11”,她表示骗子也盯上了这一热点伺机而动。为了防止同学们上当受骗,给同学们普及了常见的购物诈骗案例,以提高防风险的能力。常见的购物诈骗包括假冒代购诈骗、注销“会员”诈骗、低价购物诈骗等。提醒同学们在购物时一定在官方平台购买,购买时提高警惕,以防受骗!
杨旭老师以PPT+反诈视频的形式向学生进行反诈骗宣传。结合国内外发生的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案例向学生们普及了诈骗犯罪分子的惯用手法、作案方式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指导学生如何把所学到的反诈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呼吁学生牢记“不听信,不转账,不参与”的反诈口号,避免上当受骗。
党华强老师通过短视频分享的方式进行了反诈宣传。近期正处于全国防疫阶段,骗子也找到了可乘之机,谎称自己是防疫部门的工作人员:“说你可能是密接人员。”如果听信了骗子的话就上当了,有了详细的个人信息和手机验证码骗子就可以通过网银把你的钱直接划走。提醒同学们如收到此类信息,一定要谨慎处理,如:打通所处辖区官方防疫电话咨询。
如今诈骗手段层出不穷,通过教师们开展反诈宣传进课堂活动,希望通过典型案例讲解、反诈app的下载、观看反诈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提高反诈骗意识和能力,筑牢了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的坚固屏障。电信网络诈骗手法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一定要记住“三不一多”原则: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不少同学都表示:反诈宣传很有必要,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我们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另一方面也要提高警惕,不贪小便宜、不要相信高额的回报,如果发现是诈骗事件要积极与老师沟通,避免各种悲剧发生,让骗子无处生存,让自己的校园生活更加充满阳光。
(大数据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软件教研室供稿)
上一条:【抗疫日记】创意写作学院教师吴帆的抗疫日记(八)
下一条:【马院之声】追寻红色足迹 传承红色基因——“红色印记第一期”红军长征之四渡赤水虚拟仿真体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