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就已确定,8月去德国开姆尼茨。
文化了解、物品准备、友人联系,繁琐的准备后依旧感觉差一点什么。或许人就是这样吧!面对着未知总是怎么准备也准备不够,总想着准备点,再准备点,直到那一天来临,才恍然间发现已经一大堆东西。
沉重的行李在履带上缓缓传送,本已平静的心情又在踏上飞机的那一刻激动起来。在国际航线的大飞机里,我们一行人就这样离开故土来到万里之外的德国,没有那些传世散文中的雨滴烘托伤感的氛围,也没有亲人依依惜别的场景,只有内心的期待和依稀剥开面纱的德古映像。
两个国家能有多大的区别?
(开姆尼茨街道)
当你踏上异乡土地的那一刻,看着没有高楼大厦相伴的街道,听着树梢上乌鸦“啊啊”的叫声,嗅着扑面而来带着丝丝凉意的空气时,你就会有着不同的明悟!
在距离法兰克福310公里外的地方就是萨克森州第三大城市——开姆尼茨市。没有高楼大厦也没有飞驰的汽车,只有马路中间静默的电车轨道和偶尔走过的汽车,诺大的城市,此刻显得有些孤寂。这让我们有些疑惑,这真的是一个直辖市吗?当地的居民都去哪了?地广人稀人也太少了吧!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开始了在德国的三周之旅。
城市节对一个城市意味着什么?
在一个没有城市节的国度,或许并不会有这样的问题。然而当我们来到德国后,面对着平日里空荡荡的街道,在举行城市节时突如其来的繁华时终究是有些震撼的。
虽然只是部分,但我有幸经历了茨维考和开姆尼茨两个城市的城市节。茨维考下午的城市节和开姆尼茨晚上的城市节是两种不同的感受。午后茨维考的街道上虽然有着人流涌动,有特意安排的节目表演,也有那些街头艺人吸睛,然而走在茨维考的街头总感觉这个节日少了一点什么。走在这德国的街道上,你会发现除了汽车飞驰的声音外即使有德国人交流声音也是极低的,似乎在这个国度里高声喧哗默认不存在的,彼此间的交流是极低的分贝,温婉的语调让人不由得想起了江南水乡的吴侬软语。
直到今天看到了开姆尼茨夜晚的城市节,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庆祝方式,终于明白了,那缺少的一点东西。
高纬度所带来夏季的长时间白昼,让这里的夜来的更晚一些。晚上八点的时候走在开姆尼茨市中心,街头天空依旧那么明亮。为城市节的举办而将市中心的电车路线临时关闭,昔日空荡荡的街道两旁突然开起了一家家小店,旋转木马和摩天轮在音乐中转动,临时搭建的白色盆子里,在烟熏火燎烤架上一根根带着德国风味的烤肠肉排散发着迷人的气息。广场中央的舞台上,七彩的霓虹灯不断地旋转闪烁,劲爆的音乐动感的舞蹈,在乐者和舞者的指尖躯体旁流出。街头的艺术家用油漆喷出一幅幅彩绘的色彩,橱窗里的娴静的模特与广场的欢庆的人流形成鲜明的对比。或许这就是城市节迷人的地方。它能将龟缩在屋里的人们召唤出来,将德国人的夜生活以一种不一样的方式呈现出来。
(白棚子里的烧烤)
在劲爆音乐下掩盖着人们交流的声音,褪去平日里的温婉,多了几分潇洒和随性,提着啤酒瓶的浪人,一路走着,一路碰杯庆祝着,过节的感觉也在这人们随性的动作中不经意间展现。
(街头艺人作画)
德国的重工业在世界都是数一数二的!这一点我想很少有人会反对。而德国人又常常以严谨著称于世,最有名的例子应该就是拧螺丝了吧!没有一个机械不需要螺丝而拧螺丝最好的状态是两圈半,最好的方法是柠三圈回半圈。大部分人或为了方便或为了偷懒会选择直接拧两圈半,只有德国人会坚持拧完三圈再回半圈,以保证机器能够良好的运行。而正是这回的小半圈,凸显出德国人严谨的作风。
在开姆尼茨的这几天我们有幸参观了开姆尼茨工业博物馆,小小的博物馆里,陈列了德国自工业革命以来机械变革历程见证者——机械!
众所周知,第一次工业革命起源于英国的动力改革,正是凭借这一次改革,极大的促进了英国生产力的发展,进行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为英国成为了日不落帝国打下坚实的基础。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恰恰起源于德国,以国家统筹发展的形式促进工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而正是因为生产方式的变革所带来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的转变,促使德国走向了战争策源地的道路。
在工业革博物馆里,看着那些生产机械由简单的木结构制造,人力或畜力的生产,向巨大的铜、铁结构转变,简化为精密化的结构制造,德国工业崛起的秘密也在我们的眼前逐渐展开。
在博物馆的一徬,有两台工业革命时的打字机给游客体验,与现代键盘相似而顺序不同的按键、倒印的字母、卷曲的墨带,都让我们感到那么新奇。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走过去体验以前的打字机打字的感觉,现场的工作人员也帮我们放上新的a4纸,让我们充分发挥的空间,轻轻地按下按键,相应的字母刻板板“啪”的一下拍在了雪白的纸上留下一个字母印记,键盘的边上也有着空格,和类似于shift的按键,让我们感到新奇的同时,也更加佩服那时人们的智慧。今天的人们学习着古人的智慧,在古人智慧的基础上不断前进发展。这或许就是乐观豁达的德国人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崛起的原因。
(工业革命时期的打字机)
在离开博物馆时,纪念品销售处偶然撇见了大小不一的马克思头像,印象中开姆尼茨市与马克思的相关就是那一个世界第二大的马克思头像,虽然开姆尼茨以前曾有一段时间被叫做卡尔马克思市,但是现在去寻找却很难寻找到与之相关的气息,偶然在纪念品销售点看到的马克思头像让人感到一些惊喜。以卡尔马克思命名开姆尼茨的时代已经过去,但马克思对这个城市的影响或许在这个城市的细微之处不经意间显现出来。
众所周知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1],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出生于德国的马克思,为世界无产阶级指明一条道路,马克思“以人为本”的理念,对社会不公正问题的深入分析至今任具有现实意义。
(马克思雕像)
开姆尼茨在东德曾被命名为卡尔马克思市,铸造了世界第二的马克思头像。不过在1990年两德统一之后,开姆尼茨摘下马克思城的标牌重新叫回开姆尼茨的名称。而在对马克思头像的去留时,经过当地居民的投票,留下了这个头像。开姆尼茨的居民喜欢把这个头像称作“大脑袋”,喜欢在交流中将开姆尼茨市称为“大头城”,这或许是当地居民对马克思最直接的纪念。
在德国纪念币的商店里,常常能看到印着马克思头像的零元欧元,在最近的啤酒节上看到了一种名为“马克思市人”的啤酒。这些都只是在开姆尼茨这些天所看到的生活剪影,而这些剪影所折射出马克思对着座城市的巨大影响,不由得引起我的深思。或许不是马克思对这个国家没有影响,而是这种影响更多的是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的生活习惯中,当外来的人粗看这座城市,感觉除了那个雕像,再也找不出与马克思相关的痕迹。而当你沉下气,用心去感受这座城市时,那些隐藏的痕迹就像水墨画卷一样缓缓展开!
(工业博物馆马克思头像纪念品)
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逝,转眼间就已在开姆尼茨呆了两个多星期,归国的时间悄然接近,心中生起淡淡的不舍。还想多了解这城市一点,却不得不准备告别,人生,就是这样,哪有那么多十全十美的事?不过是恰逢其会罢了!有幸借此机会,见识一番异国风景,体验马克思对不同社会形态的影响。我想在之后的人生中,这一段旅程都会成为最好的回忆!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供稿)
上一条:【德国游学总结连载二】开姆尼茨印象——刘馨怡
下一条:【校队新闻】在拼搏中彰显友谊,从交流里获得快乐——记我校女足与西南政法大学校女足足球友谊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