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落实我校“四位一体+双院制”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运用国际时政热点进行教学,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2月16日下午4点,通识教学部联合北山书院在爱莲书院多功能影音室共同开展“新文科”大讲堂,本期主题是《拜登政府的对华战略:竞争性共存与新平衡》,讲授嘉宾是通识教学部颜昌义老师。
活动伊始,颜昌义老师就“中美关系如何影响你们的生活?”与现场各位同学进行了互动,同学们从对外贸易、经济形势、就业形势、人民币汇率、国际交流与旅游等方面进行了激烈讨论。在有效拉近老师和同学们的距离之后,颜老师通过“美国为何痛恨中国?”的问题开始了本次讲座。
美国视中国为全面的“敌对威胁”和竞争对手
颜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也为“拜登对华战略”做了铺垫。他谈到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关系开始缓和,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中美建交之后的40年里,美国对华实行接触与合作战略。但是在中美建交之后,美方发现中国的崛起速度之快,质量之高,完全超出美国的“假设”。因此,特朗普在执政时期开始调整对华政策,以贸易战的方式打压中国。拜登政府将中国列为短期、中期、长期的近乎全面的“敌对威胁”和竞争对手,美国将其对华政策重新界定为“有条件的3c”,即该竞争的时候竞争,能合作的时候合作,必须对抗的时候对抗。
美国试图重新构建亚太经济体系
在经济领域的竞争中,中国依然是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颜老师指出,拜登上台后,中美贸易的对抗有所缓和,但是美国政府要求本国及同盟国,在国防、卫生、信息、能源、交通、粮食六大领域,重组供应链,即在这些领域与中国产业脱钩。不仅如此,当中国和台湾加入CPTPP(《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展协定》)后,美国拒绝加入CPTPP,同时计划重新构建亚太经济框架。总之,美国欲把中国经济发展约束在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内,倘若约束无效,则在极端情况下将中国排除在世界经济体系之外。
美国用军事同盟遏制中国
颜老师指出美国对华军事战略的核心,在于形成军事同盟、维持对华的军事优势,用军事遏制配合美国对华政策,同时在中美关系破裂时,特别是在台湾海峡可能的冲突做准备。今年9月15日,美国与英国、澳大利亚一同组建军事同盟,将帮助澳大利建立12艘核潜艇。澳大利与日本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南锚与北锚,使得澳大利亚成为世界上第七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但是美澳的行径赤裸裸地违反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践踏国际公法精神,加剧国际军备竞赛。9月25日,美国、印度、日本、澳大利亚成立Quad(四方对话机制),以此确保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自由和开放,以此遏制中国“一带一路”经济体系。总体而言,AUKUS侧重于军事抑制,在印度洋、太平洋和中国南海地区对中国进行军力压制;Quad则试图从产业链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阻碍中国发展。
中美关系的新平衡
以经济和军事为例分析后,颜老师也谈论了自己的观点:拜登政府的竞争性共存与新平衡战略虽然精于设计,但实难奏效。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范围内与诸多国家形成了相互依存关系,同时也是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中难以替代的重要角色。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美国亦很难实现对中国的“封锁”。美国拼凑的“对华包围圈”看似庞大,实际上诉求各异,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注定走不通。最后,颜老师还向各位同学推荐了基辛格著的《世界秩序》。
大讲堂结束后,同学们对颜昌义老师的讲解敬佩不已,同时对中美关系和拜登战略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本次新文科大讲堂不仅让同学们发现了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也强化了同学们的政治意识,助力同学们多方面向上发展,实时了解国家大事,进一步培养同学们的家国情怀!
撰稿:郭润刘小英
摄图:邹欣郭润
指导老师:颜昌义
(通识教学部、北山书院联合供稿)
上一条:【电影评论中心】师生齐心,精耕未来——记电影评论中心2021“冬季奇遇”年终酒会
下一条:【学院风采】自检自查谋进步,经验分享促发展——中德学院欧标德语教研室与机械双语教学教研室举行期末教学自检会暨德语教学分享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