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澳门集团网站

太阳澳门集团网站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太阳澳门集团网站资讯 快讯 正文

快讯

【名家大讲坛】传中华民族之传统,承当代青年之责任

2022-03-15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闯唐汉风”,自从张骞开通了西域之后,中国与中亚和欧洲之间的交往变得更为丰富便利。在这条贯穿欧亚的大道上,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织品,源源不断地运往希腊和欧洲。缂丝,又名“刻丝”、“尅丝”,它是中国古老的手工艺品,其以精湛的技巧,古朴的艺术风格著称于世。如今时移事变,对于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却知之甚少。为了拓宽师生视野,3月11日下午4点,在天渠书院111室开展了《从宋代到当代的缂丝艺术》的线上讲座,走进缂丝文明,领略中华传统的魅力。

缂丝,是中国最传统的一种采用“通经断纬”织造平纹组织的丝织品。缂丝用的是平纹缂丝机,织造技法依画稿设计的需要,以不同色线作纬线,往返于经线之间。视频中林玲讲师从装帧艺术的起源、装帧御用的缂丝、国粹精华的缂丝、书画艺术的缂丝四个方面全面具体的介绍了这一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数人对于缂丝这个名字很陌生,但如果将它和锦和绫相比较的话,会一目了然,因为缂丝比锦,比绫名贵很多,是古代的宫廷用品。

宋代是缂丝的黄金时代,宋代官署文思院下设专门生产缂丝的“缂丝作”,形成了纯粹供欣赏的艺术门类——缂丝画,故明代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将缂丝与刺绣归入书画类,不再当成纺织品。元代缂丝,掺以金线,极为华丽,常用以织造帝后御真画像和佛教绘画,可惜传世作品不多。明早期,在“御用监”下专设缂丝管理机构“缂丝作”,由于明初朝廷力倡节俭,规定缂丝除用于敕制和诰命外,不许用于各类衣物。到明代宣德时期禁令渐弛,缂丝再兴。清代制作了大量供皇室穿着的缂丝服饰及供皇家供奉的缂丝唐卡,均是缂丝中的珍品。宋元明清,历史上最后一共留下了550件缂丝画,宋缂丝就足足占了116件,且宋缂丝的质量比其他朝代的质量要优质很多。

在丝绸之路之后,欧洲西方国家也出现了缂丝这一技术,但由于审美和人文环境的不同,出现的缂丝作品也呈现出不一样的视觉效果。当时的比利时是欧洲进行工业化制造缂丝的一个基地,西方人们追求的是色彩丰富靓丽的美,然而如何在缂丝上追求色彩靓丽呢,只有将缂丝艺术品做成大件,并且在制造的过程中极其耗费体力,所以一眼望去基本都是男性。当时的中国为了达到一定的精细度、神韵感、立体感,由宫廷一直严格把关,所以如果将西方和中国的缂丝对比而来的话,中国缂丝的等级和鉴赏水平就略高一筹。做缂丝也是极其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因为做缂丝要用到的竹扣是一些年龄很大的艺人把竹子切成片打磨干净之后,每一厘米要放100个小片,是一个很难的工作,现在用到的竹扣缂丝都是有将近上百年的历史了,新的竹扣很难觅到。谈到现代缂丝,几乎已经没有古代艺术品般的缂丝了,林玲讲师提到现代作品一定要有授权性和原则性,而且最好是这个技艺是缂丝所持有的特征,有一定的时代意义,这样一百年之后再回头看,这件作品还是值得世世代代去保存的,大众提高鉴赏水平是对这个行业最好的推进。

课程进入尾声,有同学分享到:对于缂丝一类的传统文化,应该大力地支持与宣扬,并且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的群体,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相当重要,传统文化离不开大学生的支持。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更少不了大学生的参与,大学生传统文化的缺失应从多方考虑,所以在对待传统文化上,应该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欲人勿疑,必先自信”只有对中华民族自身独树一帜、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深刻的认知,有坚定的自信,才能坚守得从容,传承得持续,才能使之葆有深沉的力量。



图文:仵亿甜

(名师课堂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