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澳门集团网站

太阳澳门集团网站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太阳澳门集团网站资讯 快讯 正文

快讯

【暑期留学总结-连载四】夏日里迷人的常青藤——邹雪

2018-10-09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会是什么味道”。人生的乐趣就在于未知的挑战,到底是得了一块糖还是摸了一头虎,这些未知都是人生成长的伴侣。当然了,旅途也是一种未知又兴奋的成长。

初到纽约,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无疑是阳光与微风的美妙结合,搭配着干净宽敞的街道、随处可见的鸽子、跟着主人出游的狗狗、摆放整齐的超市、充满热带气息的水果、历史一百多年的地铁、繁华热闹的中心和来来往往的肤色各异的人们,不由得让人觉得置身于美剧里。街边种类各异的水果或是享受下午茶的悠闲,确是一种新鲜的生活景象。

早就听闻哥伦比亚大学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五所大学之一,其新闻学院颁发的普利策奖是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它坐落在纽约市繁华的曼哈顿区上城,紧挨着哈德逊河,离纽约著名的时代广场也不过半个小时的路程。走进这座学府,浓浓的文学气息扑面而来,不管是小石桌前、楼梯上还是草地上,都能看到拿着书或是带着电脑研究课题的人。或许在中国你可能会引来别人的关注,但是在这里,他们早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学习方式。校园里最引人瞩目的也最多游客打卡的“网红”景点非智慧女神雅典娜莫属了。智慧女神雕像坐落在哥大图书馆前的阶梯上,它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守护神,整体给人一种纪念馆或是博物馆的感觉。

465AC

(与智慧女神“同框”)

 

小径旁边的绿草地也是学生们时常放松和交流的宝地。坐在草地上,与大地零距离接触,跟朋友谈笑风生,也是别有一番趣味。有趣的一点是,哥大的图书馆只对本学校学生开放,必须拿着哥大的ID卡才能进入。它的图书馆就是想象中的西方图书馆的感觉,楼梯旁大大的壁画展示着它的辉煌历史,一层层的书阁一盏盏暖黄色的灯,一个个专注于电脑的或图书的哥大学子,毫不吝啬的展示着哥大独有的魅力。原以为会和这个校园格格不入,打破它该有的规律,但它强大的包容性让这里的每一个人都能放下戒备心,勇敢的结交来自不同国家说着不同语言长着不同肤色的朋友。

在这里每天和其他小伙伴一起上课吃饭,交流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在哥大校园里穿梭,在哥大课堂上体会另一种模式的学习,感受哥大的人文精神,真的是一件及其幸运的事。

按照提前定好的行程,我们踏上了去往耶鲁、哈佛、麻省理工的旅途。

这所位于纽黑文市美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三所大学被称作“美国学院之母”在耶鲁学生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耶鲁老校区。走在耶鲁校园的路上,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就好像来到欧洲中世纪的一个小城,彰显着耶鲁的悠久历史。

从菲尔普斯拱门进入,做过几米窄巷子,映入眼帘的草地、大树和几尊雕像构成的“小院子”,俨然一种“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桃源美景。其中最“耀眼”的雕像无疑是耶鲁大学1846至1871年的校长Theodore Dwight Woolsey,他的脚被过往游客和学生摸得锃亮,因为他能给人带来幸运,就跟人们总是愿意往许愿池里丢硬币祈祷梦想成真是一个道理。沿着安静的小路,走进了耶鲁的学生宿舍。与其说它是宿舍,它更像是面朝花园的联排小别墅,花园里绿草地小松鼠构成了绝好的生活环境,搭配上耶鲁以哥特式和乔治王朝式风格的建筑为主的校园建筑,像极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秀丽的皇室建筑。

36DBE

(“花园小洋房”——学生公寓)

 

顺着人流方向走,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像焦糖方形蛋糕的Beinecke古籍善本图书馆。为何说它像焦糖呢?因为它的外部是用镶嵌在伍德柏里花岗岩里的佛蒙特大理石砌成的,炽热的阳光透过半透明的大理石照在馆内藏书上,呈现出诱人的“焦糖色”。而这种“焦糖色”配合着馆内的暖黄色灯光,可以使馆内微亮也可防止阳光中的其他有害射线破坏馆内藏书,有了阳光的温润,书籍也不至于受潮腐烂,这算得上是我见过最会保护藏书的图书馆了。其实,这些图书馆内的孤本善本以及博物馆内的艺术品的收集和捐赠过程,充分体现了耶鲁人对母校的深厚感情。

2F44A

(充满神圣感的书籍)

 

图书馆外是一个小广场,附近的一排古希腊建筑风格的廊柱把后面的建筑衬托得气势恢宏,而广场右侧是校友纪念碑和校友纪念堂。导游告诉我们,在耶鲁300多年的历史上,曾有不少校友为国捐躯,所以他们的母校为他们建造了庄严、肃穆的校友纪念堂。耶鲁大学毕业证书上印有“权利与责任”几个字,它被嵌在耶鲁“光明与真理”的座右铭上。这让我想起耶鲁校歌的最后一句,“为上帝、为国家、为耶鲁”,我想,这就是耶鲁的灵魂所在。耶鲁鼓励学生在国难当头之时挺身而出,提倡“奉献与牺牲”,为了耶鲁,为了国家,他们义无反顾地投笔从戎,去寻找和捍卫真理捍卫耶鲁捍卫国家。

结束了耶鲁的行程,我们驱车前往位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的美国最古老、最有文化价值的城市之一的波士顿。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波士顿学院、东北大学和波士顿大学等世界闻名的高等学府也坐落在这样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城市。

伴着清晨微热的阳光,我们来到了美国最古老也是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位于波士顿剑桥城的哈佛大学。穿过庄士顿门,就能通向哈佛园的主要进出口。而像这样的门大大小小有九个,它们都是由各班级、俱乐部或个人捐助建筑的,而我们走过的庄士顿门则是其中最早建立的。庄士顿门两边是大火中幸存的其中一栋哈佛楼和哈佛历史最悠久的马塞诸塞楼。

除了耶鲁的Theodore Dwight Woolsey校长雕像的脚被摸得锃亮外,哈佛的“三谎言雕像”约翰·哈佛像的脚是游客、学生打卡的必经之地,雕像上刻着“约翰·哈佛,创始人1638”,他的双脚都被人们给予了美好的愿望。那么所谓“三谎言”指的就是这座雕像不是约翰·哈佛本人的样子,哈佛大学也不是约翰·哈佛创立的,只是因为他捐赠了书籍和遗产,固以他的名字命名,另外哈佛是于1636年经马塞诸塞湾殖民地大法庭投票通过而成立的。当然,这并不是哈佛大学弄错了,而是借此警醒学生和世人不要迷信权威。

1A9A6

(“三谎言”雕像)

 

美国校园相较于中国校园更像一个公园,校园里的绿植覆盖面积非常广,绿油油的草坪和高耸入云的大树好像是每个学校的标配,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下,松鼠就像蝴蝶一样常见,它们喜欢在这里跳舞歌唱。哈佛的大树下,放着一些凳子和椅子,大概是为了方便同学们在树荫下休息或是学习交流,而且哈佛的学生非常注重交流,因此在校园的露天桌椅上、咖啡厅里都能经常看到三五成群的学生在讨论问题。穿过这片“森林”和几片大草地,出现在眼前的是怀德勒图书馆,这里的藏书超过350万卷,是哈佛图书馆系统的大本营。

哈佛纪念堂分为四个部分:十字甬道、桑德斯音乐厅、学生会和安能堡厅。像电视剧里看到的西方教堂一样,纪念堂的彩色玻璃窗无疑是最吸引我的地方。各种平时并不喜欢的颜色叠加在一起,加上外面阳光的温润,让整扇窗户都变得神秘起来,是一个很美的装饰品也是对于西方传统的传承与发展。据说,纪念堂内的21扇彩色玻璃窗用的是蒂凡尼和拉法格公司的产品,真是奢华的美丽。

而在距离哈佛不到两公里的地方就是与哈佛恩恩怨怨纠缠不休的麻省理工学院。麻省理工紧挨着查尔斯河,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查尔斯河的孕育下,MIT迅速成长为世界一流的理工学院。

虽然麻省理工与哈佛大学比肩而邻,但是两所学校的风格截然不同。如果说哈佛是充满人文气息诗情画意的文科生,那么麻省理工一定是硬朗凌厉的钢铁理科生。MIT里面有各种风格迥异的建筑,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圆顶礼堂。这座以巨型圆柱为底撑起的雄伟建筑就是麻省理工的标志性建筑,而礼堂前的巨大的草坪更是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天然休憩室,在麻省理工学业的压迫下,这里应该是人人都喜欢的好去处。

2985B

(MIT一角)

 

沿着街一直走,可以看到麻省理工的主楼,在主楼对面,是学生活动中心。一个巨大的白色镂空物瞬间就吸引住了大家的眼球。这个白色镂空雕像叫做“The Alchemist”,走进发现,原来这座雕塑是许许多多的数学符号构成的。可能这个雕像会让中国学生感到头痛但是它却非常符合麻省理工的超强专业路线,用雕像表明了麻省理工的学科强项。

“创新”是当下最火的热词,而这个词在麻省理工学院的校训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既学会动脑,又学会动手”这种教育方式让MIT的每一个人都成为创造未来辉煌甚至改变世界历史的充满创造力的人才。

这一趟旅程于我于其他人而言,可能只是漫漫人生路上的一个美好的小插曲,但是留存在记忆里的闪光点不仅值得回味更值得期待。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