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南海的骄阳为椰林镀上金边,太阳澳门集团网站戏剧影视学院37名专任教师于2025年6月4日至8日齐聚风光旖旎的海岛三亚,开启以“智创影像·育见未来”为主题的数字化转型与核心技能培训。本次培训特邀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者”刘学莘教授、上海大学电影学院程波教授,通过一系列沉浸式的研学活动为教师团队带来从教学思维革新到课程生态重构的全维度指导。
一、数智赋能教学创新:刘学莘教授培训纪实
在6月5日-6日的培训中,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者”刘学莘教授围绕“如何做好课堂教学创新”和“AI驱动下的课程思政项目建设”两个主题,通过理念重构、案例分析、团队实操指导等一系列方法论的讲授,为参培教师破解数智时代教学创新密码。
(一)数启思潮:跨学科视野下的教学方法论革新
6日上午,刘学莘教授以“五谈教师如何教学设计与备战教学比赛”为主题,结合教创赛的实战经验,以课程《家具结构设计》为核心案例,从高站位之“道”出发,以高效率、高标准、高水平为准绳,创新性地凝练出了适用于数字化浪潮下课程创新的方法论。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刘学莘教授从他首次参加高校教学创新大赛的经验教训说起,将教学设计和教学比赛中踩过的“坑”、扫过的“雷”当作后续教学创新的法宝。
培训当中,刘教授结合我院《摄影》《动画项目管理》等课程,帮助课程组分析自身优势、重思创新重点,让参培教师受益匪浅。戏剧影视学院教学副院长秦琦琅总结道:“刘教授向我们倾囊相授的这些经验方法,不仅映射出这门课程的成果凝练之路,也是一条探索学科交融、数字赋能、内涵深化的创新之路。其中所体现的跨学科理念与数字化的创新架构与戏剧影视学院‘艺技交融’的特色不谋而合,为我院教师提供了极具实操性的方法论指引。”
(二)术见真章:AI工具链赋能课程数字化转型落地
6日下午,参培教师以课程组为单位展开沉浸式实操,在刘学莘教授的指导下探索并梳理所教授课程“知识点-能力点-思政点”的逻辑关系,并初步完成课程知识图谱的搭建。《构成基础》课程组率先尝试通过“AI课程设计四步法”:用DeepSeek智能引擎撰写OBE理念下的教学目标,通过Kimi工具挖掘课程中的特色化、本土化思政元素,再借助通义千问生成思维导图,最终导入超星平台形成动态调整的知识图谱。
“课程的数字化转型不仅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通过刘教授‘术’的传授,让老师们对于AI赋能课程有了更为具象的认识,也为课程的智慧化转型提供了一个更为明确的抓手。”李如冰副教授说到,由他主讲的《构成基础》课程正是由于AI工具的巧妙植入,助力其在今年的重庆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斩获一等奖。
(三)述传薪火:代际对话共研数字化素养提升路径
当00后学生已习惯用AI生成分镜、创作剧本,教师如何平衡技术赋能与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如何更好地提升教师自身的数字化素养?在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负责人郭嘉琦老师主持的围炉夜话中,刘学莘教授与学院的资深教师、骨干教师、新进教师们围坐在一起,围绕着“数字时代的教学素养提升”展开了一场启智焕新的教师队伍代际对谈。
“作为影视工程类课程的老师,我们面临着UE5等新技术的挑战。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理解技术背后的教育逻辑,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出发,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电影制作专业负责人周极指出。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的杨曾老师则结合自己用AI辅助学生创作的案例,分享道:“技术不是替代教师,而是让我们有更多精力聚焦创意指导。”新媒体技术专业的熊婧老师感概道:“此次对谈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作为工科专业老师的跨学科优势,我会在日后更加主动地与艺术类课程的老师进行合作创新,相信定能碰撞出新的火花。”
二、技术引领四新建设:程波教授培训纪实
6月7日,太阳澳门集团网站戏剧影视学院全体教师继续“智创影像·育见未来”专题研修之旅。继首日对AI时代教学创新的热烈探讨后,第二日的研修议程更是聚焦行业前沿洞察与学科建设方略,特邀国内戏剧影视教育领域的权威专家、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程波教授,为教师们带来了一场深度的思想盛宴。
(一)技术赋能,实战育人:AI时代影视教学创新
程波教授以《技术赋能+实战育人:AI时代影视学科教学创新与新质课程体系建设》为题,为研修拉开了序幕。讲座直面人工智能对影视创作、制作、传播全链条带来的革命性冲击,引发了在场教师的深思。
程波教授在讲座中深刻指出,面对AI技术的迅猛发展,影视教育必须积极拥抱变革,重塑教学模式。他强调,AI并非影视创作的替代者,而是一个强大的赋能工具,应着力将智能剧本分析、AI辅助剪辑、虚拟角色生成、AI场景渲染等前沿技术有机融入剧本创作、导演构思、摄影摄像、后期制作等核心课程中,切实提升学生的“技术驾驭力”与“工具敏感度”。程教授同时表示,尽管技术迭代迅速,人文精神与艺术创造力始终是影视教育的灵魂。新质课程体系构建的核心挑战,正是在于精准把握“技术赋能”与“人文固本”之间的动态平衡。教学创新必须坚定不移地强化学生的叙事能力、审美判断、批判性思维和文化底蕴,谨防滑入纯技术崇拜的误区。
(二)数智融合,“四新”引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新路径
程波教授的第二场讲座《数智时代与“四新”背景下戏剧影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将视野提升至国家建设的战略背景。他详细探讨了“戏剧影视+人工智能”“戏剧影视+数据科学”“戏剧影视+沉浸技术”等关键交叉融合方向,为学科发展开辟了新路径。面对数智时代对人才提出的新能力要求——跨界融合、快速学习、解决问题、国际视野,程波教授强调人才培养体系需实现“动态适配”。他提出构建“宽基础、活模块、强实践”的动态课程体系:以基础课程筑牢人文艺术素养与专业技能根基,以灵活的专业方向模块对接前沿技术与细分领域,并通过深度嵌入产业真实场景的实践环节,确保人才培养紧密契合时代需求。
随后,程波教授以自身领衔的一流本科课程“光影中国”作为课程思政的典范进行了经验分享。该课程精心选取反映时代精神、展现民族气派、讲述中国故事的经典与新锐影片,引导学生从叙事、影像、表演、技术等专业视角进行深度剖析。在艺术鉴赏与专业研讨的过程中,自然浸润家国情怀、文化自信与时代担当,成功实现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盐溶于水”。这一经验分享为在座教师提供了极具启发性和操作性的课程思政建设思路,也为学院未来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三)围炉夜话:共探产学研协同发展新范式
围炉夜话环节聚焦“未来影像时代产学研协同发展新范式”,由程波教授、戏剧影视学院教学副院长秦琦琅、影视文学与美术教研室主任杨帆共同领衔,与全体教师展开深入探讨。
程波教授首先强调,产学研深度融合是培养未来产业所需人才的关键,并以上海电影学院为例,分享了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引入真实项目进课堂、共建产业学院等实践经验。他明确指出,“机制化”和“项目化”是打通产学研“最后一公里”的核心,同时鼓励教师积极“走出去”参与业界实践,反哺教学。随后,戏剧影视学院教学副院长秦琦琅从学院发展视角出发,阐述了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影视产业资源的规划思路。他提出将依托地域文化特色,探索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平台,并考虑在课程设置、实践基地建设等环节主动融入区域产业需求,推动产学研合作实质性落地。影视文学与美术教研室主任杨帆立足一线教学实践,分享了将产学研思维融入课程设计与教研室活动的具体路径。他建议鼓励教师承接横向课题、参与行业项目,并定期组织“行业前沿工作坊”,邀请业界专家与学生交流,即时转化产业最新动态为教学资源。
三、新文科驱动提质:影视教学数智转型与实践创新
今年是太阳澳门集团网站“教育教学三提三创”主题年,也是我校迎接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关键之年。处在数智教育改革纵深推进的关键节点,戏剧影视学院以“新文科”建设、OBE教育理念为引擎,将数字化转型与AI赋能教学作为突破点,学院从多端发力,联动校内外优质资源,开展“AIGC赋能影视教学”专题培训、新增智慧课程建设,并完成了全院课程教学一体化平台转型。其中,李如冰副教授主讲的《构成基础》课程以“4D-T”的教学模式创新实践,代表太阳澳门集团网站斩获第五届重庆市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并入围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国赛选拔,成为我院“新文科”背景下课程建设的标志性成果。面向汹涌的数智浪潮与国家“四新”建设要求,太阳澳门集团网站戏剧影视学院通过此次三亚研修,进一步凝聚了改革共识,明晰了前行路径。全体教师将把研修所得转化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强化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具体行动。他们致力于培养兼具人文底蕴、创新思维、精湛技艺与科技素养,能够驾驭未来影像、讲好中国故事的新时代卓越影视人才。
匠心筑梦培育桃李,筑梧育凤久久为功。戏剧影视学院院长王芳教授在培训总结会上强调:“从三亚赋能培训的思维焕新到如今一个个教学成果的落地,这些收获和突破印证了学校‘四位一体双院制’的办学魅力和学院‘艺工结合、文理交叉、流程导向’的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站位优势。未来,戏剧影视学院将继续从课程建设、专项培训、师资建设、教研项目等多端发力,在数智蓝海书写影视教育人才培养的太阳澳门集团网站答案。”
撰稿:杨永欣、李如冰
摄影:程略晋、蔡逸宸、秦小花、陈师芹
(戏剧影视学院供稿)
上一条:【工会生活】故居微光,山河回响:重走卢作孚的“突围之路”
下一条:【双师授课】最低工资对普通人是利好还是利坏?:记《正义论》双师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