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太阳澳门集团网站教师磨课工作实施方案》(太阳澳门集团网站〔2024〕39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部门课堂教学改革,推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一体化改革创新,全面提升部门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合川校区电影评论中心于本学期精心策划并开展了共六次磨课活动。通过开展主题教研会议、同行听课互评、师生座谈交流等形式丰富的磨课活动,有效促进了教师间的经验分享与资源共享,显著提升了教学效果,加速了教学方法革新,为进一步打造兼具思想深度与育人特色的优质电影通识课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学期,合川校区电影评论中心共有两批次三位教师为磨课对象,第一批次为《从小说到电影》校级核心课程负责人力冬梅老师。3月12日,力冬梅老师开展电影通识课程教学方法分享会,聚焦“审美、文化与批判思考”目标,带来多种创新教学方式的实用分享。在本次分享中,她主要提到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创新:1.实践电影制作:介绍如何通过设置作品仿拍课程作业,让学生分组拍摄经典场景并进行导演阐述,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与实践能力;2.情景模拟:如《嫌疑人X的献身》推理环节,让学生角色扮演,打造沉浸式课堂;3.思政与文化教育结合:采用案例分析与对比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了不起的盖茨比》为例,对比小说与电影差异,结合多媒体教学,利用视频片段和在线资源拓展视野,同时融入思政与文化教育,该方法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与文化理解能力,也为电影通识教育提供了新思路。
3月19日,力冬梅老师围绕《了不起的盖茨比》开展教学示范课,电影评论中心全体教师到场观摩研讨。课堂上,她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如何认识盖茨比”,引导学生用关键词形容,生成包含“野心勃勃、理想与现实冲突”等词的词云。还重点探讨了黛西对盖茨比的吸引力从何而来、盖茨比是否了解黛西及他与上层社会的关系等问题,介绍了盖茨比的出身、改名缘由和自我重塑经历,展示他小时候的作息计划表。此外,力老师通过让学生在学习通以朋友视角给盖茨比留言的方式,从文艺作品回归现实,引导学生将“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作为人生的重要课题。此次教学活动助力学生深入理解人物与作品内涵。在教师交流环节,听课教师们纷纷表达了听课后的思考与感悟,在建设课堂模块、设计有效互动及课程思政融合方面,老师们大有收获。
4月16日,电影评论中心磨课活动分为两个部分进行。第一个部分结合了部门的期中教学交流会,老师们一一谈到了在前半学期的授课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及困难,同学们也提出了对课程的希望,如丰富课程案例库、课堂互动形式能够更新颖多样化等。第二个部分,
力冬梅老师开展了双师课程设计磨课方案分享,以《从小说到电影》为案例,聚焦“教什么、怎么教、学到什么”三大核心。她以《了不起的盖茨比》为例,设计“问卷调研—双师分讲(文本解析+视听语言)—学生总结”的闭环流程,通过“你如何认识盖茨比”等小切口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人物形象、时代关系及悲剧成因。磨课中强调双师需精准分工,结合文本解读与影视专业视角,让学生在互动中实现知识内化与思维拓展,为双师课程的实效性提供了实践范本。
电影评论中心第二批磨课对象为陈霞和邓丽娟老师,在正式开启第二批磨课活动之前,部门安排入职时间未满两年的所有老师,分批次观摩了陈老师及邓老师的课堂。5月7日,第二批磨课工作正式开启,本次教师互评交流分享会,有幸邀请到了智能工程学院李欢老师到场指导。
活动伊始,邓丽娟老师开启了题为“不只是小说,也不只是电影”的课程设计分享。她以《了不起的盖茨比》为例,分享了自己精巧的课程设计思路。首先,以故事情节为切入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并引起学生的思考:“这段故事不合理的?反常的地方?还有哪些细节你不清楚”。收获学生反馈之后,邓老师进一步深度引入课程,以谁撰写了小说、谁拍摄了电影、作品与时代有着怎样的关系、小说与电影如何塑造人物四个核心问题,串联整堂课程,知识点密集、互动丰富。在课程末尾,邓丽娟老师以跨学科视角引入了斯滕伯格爱情量表,引导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积极的爱情观念。
接着,陈霞老师分享了自己本学期在教学方法上的两个创新点,第一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转向把更多的课堂主动权交付给学生,例如让学生在阅读《了不起的盖茨比》小说导读之后,自己找出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感的句子,并提出一个自己好奇的问题。在这种作品精读+主动思考的互动形式之下,同学们提出了许多颇有深度的问题。第二是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同学们合理且适度地使用AI工具,例如,“爵士乐时代”对于同学们而言是一个较为陌生的概念,但却是小说创作的重要时代背景,因此陈老师在课堂上播放了一首爵士乐之后,让同学们把联想到的关键词输送给AI,从而生成了一幅幅形象的画面,借由这些图画,同学们可以更快速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独有的时代特点。两位老师分享完成后,李欢老师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并鼓励两位老师继续在课堂上积极探索互动方式,带给学生更好地课堂体验。
5月21日,老师们再次相聚于南湖书院圆桌会议室,本次磨课活动重点讨论了《从小说到电影》课程案例选择及教学中出现的待解决问题。首先,在案例选择方面,老师们表示同学们对《嫌疑人X的献身》这一案例接受度和兴趣度稍低,在后续磨课工作中,可以考虑拓展课程案例库。在谈到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时,黄俊霖老师提到,如何把握课程中小说和电影的比例?廖梦航老师提到,如何平衡学生回答问题和教师讲课时长的比例?吴安诺老师提到,如何适当引入课程思政?在场的老师们,围绕着这些问题,纷纷给出了自己的实际解决办法,最终形成了更为完善的教学思路。
6月4日,课程思政融合思路研讨活动如期举行,如何将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成为讨论焦点。老师们提出,应在讲解小说与电影时,自然融入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等价值观,避免生硬植入。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作品背后的深层意义,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在此基础上,老师们还建议增设互动环节,鼓励学生分享个人感悟,深化对作品的理解。同时,定期组织观影活动,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讨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在此基础上,老师们还计划进一步开展跨学科双师授课合作,邀请历史、哲学、心理学等领域的专家参与课程设计,丰富教学内容。通过这些创新举措,力求打造一个多元化、立体化的教学环境,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开展本学期的六次磨课活动,电影评论中心的教师们不仅提升了教学水平,还进一步加强了团队协作意识,为课程注入了新的活力。接下来,电影评论中心将持续推进磨课系列活动的常态化机制,聚焦打造“有温度、有深度、有创新”的教师队伍,在教学革新过程中持续寻求突破,促进学生的成长。电影评论中心所有教师将依托本次系列活动的宝贵经验,深入挖掘课堂教学潜力,革新教学策略,为培育高水平的综合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全力助力学校在本科合格评估工作中取得卓越成绩,为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强大动力。
撰稿:陈霞、力冬梅
摄图:李骥、颜海
(电影评论中心供稿)
上一条:【通工动态】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开展“教育教学三提三创”主题年活动之系列磨课活动
下一条:【淬炼商学院】太阳澳门集团网站赴西安欧亚学院开展专题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