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5月21日,《生活中的经济学》课程组王辞老师和刘艾璐老师带领学生走进学校对面的草莓采摘园,开展了一场以“种植业经营模式探究”为主题的实地调研活动。通过采访园区经营者、收集消费者反馈以及撰写分析报告等实践环节,师生深入了解现代农业从生产到销售的完整链条,将课堂理论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
聚焦种植业经营者:现代农业经营模式的探究
学生们对草莓园经营者进行了深度访谈。据负责人介绍,草莓园以生态种植为核心,通过低价格策略及多样化农产品吸引消费者,主打线下采摘体验和夜市销售相结合,强化客流吸引力。其产品多样性获得顾客较高满意度,印证了生态农业的市场潜力。草莓园的经营理念强调品质优先,始终坚持顾客至上,保障草莓天然口感,以低价采摘维系长期客源,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无偿支持大学生农业创业,推动产教融合。学生采访发现草莓园面临政策利用不足、抗风险能力弱和品牌知名度不高等挑战。
倾听消费者声音:体验经济下的农业新需求
为深入了解消费者对草莓采摘园的看法与体验,学生设计并收集160份有效问卷,涵盖了消费者的年龄、性别、购买行为、价格认知、采摘体验及满意度等多个维度。根据问卷,学生和附近游客是主要消费群体。消费者对草莓的品质和采摘体验的重视程度很高,所以确保草莓的新鲜度和口感是吸引顾客的关键。学生群体普遍反映对草莓采摘的相关信息了解不够,缺乏有效的宣传渠道,并认为草莓价格偏高,期待有更多的优惠活动。此外,消费者对休息区和娱乐设施的需求较高,并期待草莓相关的副产品能丰富选择,提升消费体验。
实践出真知:学生团队形成调研报告
基于实地采访与问卷分析,学生针对草莓园当前的市场情况,建议草莓采摘园通过加强宣传、优化定价、提升体验、丰富产品线、加强政策研究和提升抗风险能力等措施,来提升草莓采摘园的吸引力和消费者满意度,从而推动整体消费增长。其中,确保草莓的新鲜度和口感是吸引顾客的关键。完善环境设施是提升消费者满意度的重要方面。利用口碑传播和社交媒体进行宣传,将有助于吸引更多消费者。此外,深化政策研究分析、增强风险防控与应对能力、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等系统性举措,将有效提升企业运营效能,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此次调研是学校“实践育人”理念的生动体现。通过直面农业经营的真实挑战,学生不仅将课堂知识应用于生活,强化了经济分析能力,更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农人的创新精神。此次调研活动既为草莓园优化运营注入新思路,也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了对农业产业链的理解,彰显了通识教育服务社会发展的现实价值。
学生心得
本次草莓园调研收获颇丰。园内生机盎然,园主分享的种植智慧令人敬佩。通过问卷发现,许多消费者虽因价格因素未体验过采摘,但对草莓品质给予肯定,且兴趣浓厚。消费者最看重草莓的品质、价格及服务。此次调研深刻体会到,现代农业是技术与经验的结晶。草莓园经营需要更注重提升果实品质、保障安全洁净的种植环境,并制定合理价格,方能赢得消费者信任,提升消费意愿。
——2022级物联网工程2班罗浩
本次草莓园实地调研不仅帮助我将课堂上的经济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认知,更让我对綦江农业的产业升级与可持续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通过观察农户的精细化种植与电商营销模式,我看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型的鲜活案例;与当地经营者的交流也让我意识到,政策扶持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我既体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价值,更读懂了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实践的复杂维度。
——2022级物联网工程1班罗欣
图文:王辞
通识教学部供稿
上一条:【通识教育】“荣昌陶”非遗讲座进校园
下一条:【通识教育】从工业革命到消费主义:《了不起的盖茨比》勾勒西方思潮镜像与批判——记《欧洲文明的现代历程》课程双师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