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透露着深秋的韵致,偶尔几朵浮云掠过。气温冷热适宜,一阵秋风拂过眉梢,使人心中无限惬意。在这么一个天高气清的日子,12位对文学有着充分热情的同学与老师,于10月22日晚19点,相聚于綦河书院•励行会客厅,在创意写作学院周昶婷老师的带领下,对优秀学生作品进行品析与研讨。
本次文学作品研讨会,是由信息安全学院和创意写作学院联手推出的重磅活动。大家在周老师的组织下开展对学生周迅亿《最可恨的人》与杜贾《天台》的品读研讨。整个研讨过程分为三部分:一是品读优秀学生作品。大家对两名同学的作品进行回顾,重温故事情节;二是阅读感想发表。学生与嘉宾们依次发表自己阅读后的感悟与体会,同时创作者对自己的主题理念与创作时的心路历程进行介绍与解说;三是老师指导环节。由创意写作学院网络文学工坊的周昶婷老师与诗歌工坊的黄明洋老师,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与建议。
第一阶段:品读优秀学生作品
在此次学生作品研讨会中,挑选出了两篇优秀的学生作品进行研讨,分别是周迅亿同学的小说《最可恨的人》与杜贾同学的散文《天台》。其中《最可恨的人》故事逻辑严密,情节跌宕起伏,读者能够随着人物的心情起伏,陷入故事之中。而且故事的开头十分吸引人,人物情感变化和内心挣扎被刻画得非常深刻,使得主角塑造得非常立体。而《天台》这篇散文,则是勾勒出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引人陶醉其中。在作者杜贾的笔下,天台不仅仅是一片空间,更是一种心灵的栖息地。这种特殊的地方给予人们一种与自然交融、与内心对话的机会,天台成为一个心灵的避风港。两篇作品风格迥异,但都给了大家一次非常惊喜的阅读体验。
第二阶段:同学与嘉宾们发表阅读感悟,创作者介绍创作心路
同学与各位嘉宾们依次发表自己阅读后的感悟,对两位同学的作品表示充分的肯定。这种通过开展读者与作者面对面的接触和对写作的探讨,满足了广大师生交流文学的愿望,增进学院之间的跨界互动。学生通过创作讨论形成专业和文学之间的良好共生,产生思维的碰撞和交锋,并完成写作能力的提升,赋予创意写作更多元的可能性。
在与作者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他们创作作品时的心路历程。像《天台》这篇散文,写于杜贾同学上学期疫情封寝期间,活动范围极为有限,只有宿舍一个小小的阳台。他每次去阳台望风时总会想到家里的那个天台:一个在老城区,四周没有高楼大厦,带着浅蓝或灰色边儿的天台。封闭时期在寝室或者在别的地方待得脑子昏沉沉时,上天台总会有一两缕风等着他。一吹,便是轻松惬意。作者想要表达的是,我们永远可以用任何东西去将尘世间的自己摘出,要与自己和解。
而《最可恨的人》这部作品,据作者周迅亿同学说,这不是他第一篇小说,但这是他唯一写完的小说。之前写的东西不是题材不好,就是故事情节进行不下去,所以在这部作品花了大量的时间去了解和构架背景。在我们阅读的过程中,也很清晰地感受到了作者力图构建真实的故事发生地——日本的风土与人物的生活细节,让我们看到其创作此作品时的认真态度,这点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第三阶段:导师进行指导并给出创作意见
对于《最可恨的人》,周昶婷老师认为这个故事逻辑严密,情节跌宕起伏,读者能够很好地沉浸入故事之中,人物情感变化和内心矛盾被刻画得非常深刻。与黄明洋老师达成共识的是:小说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叙事节奏较为拖沓,在小说开始时运用的形容词过多,减少了刺杀行动的紧张感。其次是对女孩的人物塑造过于扁平,以至于无法支撑结尾突然的转折。
《天台》这篇散文语言细腻,勾勒出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引人陶醉其中。但从逻辑结构方面看,散文中的内容较为碎片化,使得整篇文章显得有些零散。情感表达也较为抽象,缺乏具体的情感体验和情境描写,使得读者难以真切地感受作者的情感。可以通过更具体的细节,让读者更好地融入散文的情感氛围中。
对以上情况,周昶婷老师提出:“作者需要明确一点,创作中是否抓准了自己要表达的主题?又是否在前文中埋下足够的伏笔以支撑文中视角的忽然切换?如果人物只是为了故事的进行而出现或行动,那主题就没有意义了。若主题只在作者心中而文中并没有得以展开,读者又从何抓住蛛丝马迹去寻找作者要表达的精神内核呢?”
因此,对于每一个创作者来说,抓紧主线,让人物为其工作,是重中之重。同时人物的行动一定是和内驱力有关,而内驱力和主题紧紧相扣,塑造的人物是带着主题自己跑到读者面前来的。在构架人物形象时,也可以将他们的过往经历进行交织,以塑造更加立体的形象。
老师也建议,在一些情况下,可将主题意象与现实生活中的挑战、困扰进行更具体的联系,加诸于人物之上,也会深化意象的象征意义。
快乐的时间总是转瞬即逝,同学与嘉宾们脸上是一种吮吸了文学精髓后的饱满。没有爱情的旅程都是流浪,没有文学的旅途都是他乡,在这深秋时节,大家硕果累累,让我们期待下一次作品研讨会,一起赋予创意写作更多可能!
撰稿:周彦妘
摄影:马月林
指导教师:周昶婷
创意写作学院 供稿
上一条:【学院活动】计算机学院、大数据学院与重庆靖帛天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举办课程资源建设研讨会
下一条:【商道大讲坛】借花唤风醒: 一看就会,一听就懂的人力资源管理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