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晚,夜幕笼罩大地,我们走进教室开启了第12课——创意思维写作训练课。张林老师早已站在讲台旁,他一边用鼠标点开课件,一边用这样一个问题引发我们的思考:“文学作品由一个个故事构成,而我们应如何去讲呢?就像风轻轻地吹动蒲公英的种子,播种到每一寸土地一样,我们本课要探究的是我们应如何讲述故事。”
随后,张老师给我们播放了视频赏析《被抛弃的松子的一生》。看完视频赏析,同学们都沉浸在伤感的气氛中,这缘于这样的故事使大家对松子产生了怜惜的情感带入。
张老师继续给我们分享一个现实版的松子的故事,她的生活与松子十分相似,从小没有人喜欢,缺乏父母的关爱,父母只关心她的成绩甚至没有一句问候,如今她从事一种不被世俗认可的工作,最主要的成就感竟是被人喜欢的感觉,并且她对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任何留恋。看完后,每个人都秉持相同答案——她们的童年生活缺乏关爱,从而使得她们对爱充满强烈渴望,而这份爱可以是亲情、爱情或者任何感情。张老师说:“无论是在电影中还是现实中,松子这样的人是存在的。”
“要想毁掉一个人,就毁掉他的童年。”张老师说。
是啊,好的童年会治愈一个人的一生,而不好的童年需要一生来治愈。听完之后我们都唏嘘感慨不已。
讲完这些,张老师打开PPT,大屏幕出现这句话:一个故事,N种讲法。
对于一个故事,我们该如何去设计?张老师示意我们思考五分钟,五个小组展开了思考与讨论。五分钟后,我们各执答案,同学们或多或少地答对了一部分,有人说有人称不同的讲法,有人说有叙事顺序不同的讲法。张老师微笑着在黑板上赫然写下“人称、视角、主题、故事核、类型、语言”几个关键词。看到这几个字,我们都感到一丝迷惑,各自保持沉默。有人嘀咕:“故事核是什么?”听到有同学提出疑问,张老师耐心地说:“有些同学可能不太了解故事核的含义,其实故事核的意思是故事中的核心情节,而核心情节就是整个故事的灵魂。”
等到我们心中的疑惑解开,张老师又给出另一个故事:你的好朋友要跳楼自杀,你冲上天台,劝他下来。他与你进行了一场对话。你问他因为谁才走到这一步。他说,一个傻子。然后,好朋友跳楼。
张老师说,这几句话就是故事的梗概,并且每一句话都能衍生出更多的情节和场景。
随后,张老师指出这个故事的核心疑点:“那个傻子是谁?我们应怎样安排这个问题?”张老师让我们写出故事的第一段。
如何去写呢?我们从各自的思考出发,讨论后在练习本上构思出自己的想法。当五个小组分别分享完故事的第一段时,张老师给予了我们表扬。
箭在弦上,此时我们的精力都很集中,张老师更是没有松懈,让我们反向思考:“如果你好朋友说的那个傻子就是你呢?如果这不是一场自杀,而是由你主导的谋杀呢?你要怎么讲这个故事?”
显然,我们并没有这样的思考,思想限制在了一个框架中,而张老师的问题为我们打开了思维。等我们思考完毕,张老师为我们讲解如何构建一个故事,并总结了故事的四个要素:故事的起因、“你”如何达到目的、你面临的问题以及每个人物的命运。
张林老师的语言和故事极富感染力,我们沉浸于其中。时间在张林老师精彩的讲授中悄悄溜走,今天的创意写作思维训练课也接近了尾声,张老师让我们课后好好思考如何让自己的故事与别人的不一样这个问题。
是啊,文学故事的独特就是这样,这个问题永远不会过时。
创意写作学院供稿
(2021级创意写作学院作家班戏剧工坊 张泽星 撰稿)
指导老师:张林
上一条:24期|书院印迹:书香下午茶——《史蒂夫·乔布斯传》分享会圆满结束
下一条:【志愿服务】凛冬尽散·暖意沉香——记第十二期青马工程中阶十班完超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