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结构是小说作品的形式要素,是指小说各部分之间的内部组织的构造和外在的表现形态。”通过前面课堂的学习,小说工坊的同学们了解了小说结构的种类和设置方法。4月8日晚,小说工坊的同学们将会继续走进《创意写作·小说工坊》的第六课:小说的结构(中)。
在课堂开始时,苏瓷瓷老师询问了同学们上一节课学了什么内容。同学们开始回忆起来:“学了小说结构的种类,有线性结构……”随后苏老师进行了补充:“小说的结构比较常用的是线性结构,除此外,还有网状结构、画面结构、象征结构、散文结构。”由于画面结构和象征结构较为抽象,苏老师便例举了卡夫卡有象征意义的小说作品《审判》《城堡》,使同学们对把人物精神困境转化为象征的结构类型认识更加深入,对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也有了全面的回顾。
简单的上节课回顾之后,便进入本次课程,苏老师将小说结构的四步法和靶心人公式放在一起说道:“它们都是一种基础的设置方式,你创作的小说类型性越强,那公式就越好套上去。但是在严肃小说中,写作者都渴望写出不一样的结构,我希望这样的模式能协助你们初期的创作,但最终目的是让你们突破套路形成自己的风格。”
小说结构的四步法
苏老师首先将四步法内容的PPT展示在我们面前,介绍了四步法分别有布局、反应、进攻、解决,然后和戏剧的三幕剧进行了比较,告诉同学们:“小说模式势必要比戏剧模式缓慢一些,毕竟是一种文字描述。”这让同学们能够更好分辨两种结构,接着就让同学们阅读和理解四步法的基本内容。
在同学们讨论的时候,韦爱莲同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感觉有点像传统英雄片的模式。”苏老师回应道:“对,也不仅限于英雄片,这是类型片的常用结构……结合你们的小说来看,会发现你们的节点没有那么清晰,第一部分:“布局”的占比在故事的20%到25%左右,它肩负着一个特定而又关键的任务——对接下来的所有事情进行布局。在这个单一的任务之下,要把相关内容分解成几个重要的事项,在第一部分完成。这个任务不是要完整介绍故事的主要敌对势力,而是预示它的出场。如果真的要在第一部分展示出敌对势力,也只会展示其中的一部分,而且不对其作出解释。也不要在前几页内就给读者展示出重大引发性事件。而大家的小说在第一部分压得很重,很多矛盾冲突在第一部分就以综述的方式呈现了,导致小说头重脚轻。”苏老师根据结构四步法,结合大家的原创小说,分析了初写者在小说结构设置中的普遍问题,同学们纷纷点头赞同。
接着苏老师根据丰富的写作经验,将自己的作品《李丽妮,快跑!》为例子,进一步讲解了布局的含义。同学们认识到了结构第一部分的任务就是通过建立重大危机、背景故事和对人物的同情,来对故事情节进行布局,同时为之后的冲突埋下伏笔的。苏老师也提出:“要区别小说一开始设置悬念的手法与核心事件的区别,悬念设置在开头,不代表核心事件就在开头展开。而写背景也不是一味地进行景物描写、心理描写,而是铺垫人物的基本信息,环境等。”同学们若有所思,逐渐理解了布局具体要做什么。后面老师同样以自己的小说《你到底想怎样》和《不存在的斑马》,解释了反应、进攻、解决,三个结构板块。同学们也知道了每个板块之间有着重要事件的驱动,知道了在进攻时期的主人公更多地会有一种偏执。
在介绍四步法之后,苏老师又形象地把主人公在结构布局中的变化描述为:孤儿——流浪者——斗士——烈士。同学们针对“孤儿”提出了疑问。苏老师回应道:“这里的孤儿更多的是一种精神无依托。”这时,李晓洁同学提出了问题:“人物要是没有力量解决问题的话,那他的行动不是很失败吗?”苏老师给出了回答:“在‘流浪者’中,他是失败的,但是在变成‘斗士’的时候,他就解决了问题。”李晓洁同学继续追问:“若结局还是失败的话该什么办呢?”徐璐瑶同学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此时,结局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过程中学到的经验,能让你成长的东西。”同学们的思考交流在此时变得激烈了起来。
罗雨航同学原创小说《温度》研讨
很快就到了同学作品的研讨,罗雨航同学将修改后的作品结构大概给同学们讲述了一下,并将其写在了黑板上。在讲述的过程中,有的同学提出了对情节设置的疑问,有的同学给出了谋杀案实施细节的建议,大家都在积极的讨论中,像是在共同完成这个作品。
最后苏老师综合了同学们的意见,给出了自己的看法:“这是一个很清晰的类型小说,不用强行考虑主题,只要把悬疑设置好,不被读者过早猜中连环谋杀案是由主人公多重人格所为,就是一篇很好的作品了。”并提出了关于主题、语言、人称视角、人物关系等方面的建议。
相信罗雨航同学经过这次研讨,能完成一篇优秀的小说作品!
许真同学原创小说《暗纹》研讨
接下来就是对许真同学的作品《暗纹》的研讨,各组同学在经过十几分钟的激烈讨论后派出了代表上台陈述自己小组的意见。李晓洁组提出了让小说可以不用《平原上的摩西》的写作手法,就以主人公李青云为主线来写。韦爱莲小组提出了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也注意到文中暂时还没有呈现和“暗纹”相关的内容。廖大凯小组总结出了文章的很多小缺点,比如:“小说前半部分有悬念设置,语言凝练,但后面看上去又像一个网文,叙述拖沓。”并对这个小说提出了很多实质性的建议,比如:“人称的转化非常突兀,缺乏延续性。”等等。
最后,作者组的马银川同学就“情节如何围绕主题而设置”给出了建议,罗彬宇同学则对《暗纹》未完成的部分进行了自己的设想,苏瓷瓷老师在一旁边听边指导,她提出对李青云父亲死亡的诠释情节过多导致主题偏离、人物行为与人物身份不符、已呈现的时代背景未能充分与人物遭遇融合等,并提出建议:对一些情节进行删减来保证小说主线的集中、重新确定下小说的主题、细节上的合理性等。
在同学们热火朝天的讨论中,越来越多的同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也有更多的问题相继出现,这些问题使得作者思考了很多,修改了很多,也帮助了她很多,我想这就是创作的魅力,大家一起讨论,思想的碰撞就在此刻。在这样轻松的课堂氛围下,大家收获了很多,可快乐的时光如此短暂,很快到了下课时间,同学们不舍地整理着课桌,韦爱莲同学也在此刻放出了一首《时间都去哪了》,伴随着音乐,好像还回味着课上的点点滴滴。
(2021级创意写作学院作家班小说工坊学生 罗彬宇 撰稿)
上一条:【大咖阅读】走进大咖,积蓄力量,奋进担当——大数据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数字媒体教研室第三期分享交流会
下一条:【社团活动】“情育之礼,心行沁体”——外国语学院I•EQ计划情商训练营系列活动主题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