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周五晚上,戏剧工坊王恒绩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创意写作思维训练第2课—-“阅读决定你写作的上限”,承接了上节课“创意写作是什么”。这节课讲的是“创意写作需要什么”。老规矩,我们将桌子围成了U形,然后老师在课堂上巡回走动,像吸铁石一样将我们的目光牢牢锁住,而我们像一群嗷嗷待哺的孩子,一起期待着今晚的学习!
从“阅读决定你写作的上限”出发,王恒绩老师抛出3个问题引起我们的思考:
1.记忆中读过的第一个文学作品是什么?
2.你平常习惯什么样的阅读方式?
3.你什么时候有创作冲动?
同学们稍加思考,便争先恐后举手回答。有同学站起来,王老师示意,作家班同学不用站起来,坐在座位上回答即可,这是作家班工坊特色之一。作家班同学真是好样的,看过的书还真不少,有的读了《三国演义》,有的读了《城南旧事》,有的剖析《荷塘月色》,也有一部分同学,读了很多书,但不记得书名,却对故事情节记忆犹新,能够滔滔不绝地分享内容,马上有同学给他补上书名,课堂上很欢乐。
也有的同学,会在看完一本书或者看完一部电影后,马上迸发出创作的冲动,还有的同学在恋爱或者失恋后,都有强烈的创作冲动,同学们听到这里都笑了,说的就是你的曾经么?然后王老师精挑细选了一些名家对于阅读的看法,毕飞宇谈“启蒙”,王蒙说“攻读”,二月河讲“杂读”,阎连科追求“破坏性作品”,林清玄说“文学让生活变得浪漫”。王老师激动地说道,大家之所以成为大家,是因为阅读奠基,为什么有些人可以出口成章,也是因为阅读提供了文学养分……
然后,王老师让我们谈谈对于沈从文《丈夫》的看法,这篇万字小说提前两天布置给大家阅读了。大家的情绪瞬间就有些凝重。沈从文特意强调,船妓老七这种行为在当时是一种“不与道德相冲突”的做法。在物质匮乏的黄庄里,人心是逐渐麻木的,以至于可以将一件非道德化的事情合法化。同学们有谈读它时愤懑的情绪,有谈它写作的细节,有谈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有谈它反映的当时社会……是啊,丈夫从麻木到觉醒的过程是人性复苏的过程,也是苦难的过程。
不过,王老师特意提醒大家,不要用现在的目光去批判百年前他人的人生抉择。
我们剖析完了本土船妓的人生,王老师又讲到另一部小说—-《羊脂球》。这是一个洋妓女的故事,船妓老七和洋妓羊脂球,共同点都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王老师通过对中外妓女的不同解读,对于故事脉络的梳理,我们深受震撼,羊脂球不为敌人服务的“气节”为何倒了,倒得有没有价值?这种悲凉感,浸透骨髓。我们不仅感受到了阅读的魅力,还感受到了文学独有的魔力。
作为戏剧工坊的学子,我们对王恒绩老师说的一句话印象深刻,他说,有时候以前读过的书,会突然在你的人生中开出一朵娇艳的花来。是啊,老师们为我们播下了文学的种子,那就让我们等待春风的撩拨,让它生根发芽吧……
(创意写作学院 戏剧工坊学生 钱明钰 撰稿)
上一条:【信安风采】新学年 新规划—记信息安全学院网安工作室的“第一见”
下一条:22期|营地教育:电子信息类9、10班营地教育课程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