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澳门集团网站

太阳澳门集团网站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太阳澳门集团网站资讯 快讯 正文

快讯

【创意写作】非虚构中的虚构元素——创意写作学院作家班非虚构工坊《故事写作》课体验记

2022-04-08

“本次课继续来讨论上节课的关于人称视角的问题,人称视角的选择会影响故事的叙事方式,同一个故事用不同的人称视角来叙述可以写出不同类型的作品。”4月1日晚上,作家班非虚构工坊的李慧文老师以这番话,拉开了非虚构工坊4月份故事写作程的序幕。

自从3月份开始封校已有一个月,学生长时间封闭在校园,郁闷和烦躁的情绪时不时充斥着课堂,李老师在上课前特地用PPT播放了一段舒缓的音乐,来调节我们疲惫的心情,音乐一播出,本来安静的我们立刻爆发出一阵轻松的笑声

5C1EC

D89C

“以第一人称叙述可以使读者内心产生共鸣,你们现在就是站在第一人称的视角与音乐的旋律产生了共鸣。”李老师看见我们笑,脸上也洋溢起笑容,将音乐与课程衔接起来,带领我们进入了课堂。

上学期的《创意阅读》是阅读经典,让大家积累阅读的厚度和深度。而这学期开始李老师在继续引用经典文本的同时,加入了当下的创作作品,比如我们钓鱼城文学大赛的历届获奖作品,李老师说,“经典固然好,但是容易让大家望而却步,我们在赏析经典的同时,也需要看当下的书写,看看接近大家年龄段的,同样是在校生的创作,就会有信心一些,或许自己也能写出这样的作品,找到学习之处,先超越他们。

李老师选择了几篇获奖的非虚构作品,分别让凌程和谢明月同学进行朗读,读完后再判断这些素材的作者分别是站在什么视角来叙述的,经历了前几次课程的培养,这些对我们来说并没有什么难度。李老师指出,这些作品中用的叙事手段并不新奇,在经典作品中都有呈现,并且将这些作品的叙事视角和卡尔维诺《寒冬夜行人》、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和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进行对比,并推荐我们去阅读原文。

“那你们说,这些文章明明写的都是作者本人的所见所闻,他们是怎么用第三人称视角或者全称视角将其描写出来的呢?”在谈完叙事视角的奇特效果后,李老师向我们提出了这个问题,教室里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紧接着便开始互相之间七嘴八舌地开始讨论。答案五花八门,且脑洞愈开愈大

“因为作者灵魂出窍了!”

“写这个文章的人就是上帝,写的都是围绕自己的思想来的。”

……

同学们一系列非常规回答愈演愈烈,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李老师以非虚构获奖作品《寻蜂》为例,从这只小小的蜜蜂进入,为我们讲述文章中人称视角的变化给读者带来的不同感受,“文章开头先用第一人称限制视角进行叙述,使读者进入‘我’这个角色,能更具体地体会作者心情,在后面对蜂进行描写时候,如介绍胡蜂群体的繁衍习性时候又切换为全知视角,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这样既达到像《昆虫记》的生物科普,又融入个人情感显得不枯燥”,说到这里,李老师环视了一下四周,一改往常的可爱笑脸,表情变得有点严肃,“你们以后写文章,不要都使用一种人称视角来叙述,有时候运用不同的视角,将其比对一下,可能变换一下视角会有更好的表达效果。”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李老师将任逸飞同学的文章拿出来与《寻蜂》进行了对比,任逸飞同学的文章与寻蜂一样,都是写的家乡的人和事,但是任逸飞同学的文章通篇都是以第一人称视角叙述,虽然可以达到使读者身临其境的目的,但是对于环境的描写就显得不是很丰富和灵活。

听到这里,有人提出了疑问,“那怎样才能运用其他的人称视角来达到更好的效果呢?”

“可以通过一定的想象,这就是存在于非虚构中的虚构,因为你们看那些第三人称视角和全知视角,作者不可能是真的灵魂出窍观察了全局读取别人的视角。”在听了这些箴言之后,大家也都对人称视角在文章中的变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C6B3

F6C6

接着李老师又以《青烟浮翠》举例,《青烟浮翠》是上周布置的课后作业,我们都进行了阅读,并且写下自己对这篇作品的疑惑之处,例如“文中有大量的景色描写和人物描写,将景色描写得十分生动形象,将色彩对比晕染到了极致,而人物描写则是将人物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怎么才能将景色描写和人物描写写得生动传神呢?”文章中各个地方的色彩描写所表达的韵味都围绕着一个中心点,使我们感到惊叹。

“真的有这么凑巧吗?文中人物的着装、物体的颜色所象征的氛围和当时作者所处的环境氛围就这么一致恰到好处吗?”李老师看着我们,见没有人答话,解释道:“其实这就是非虚构中的虚构,有一些地方的色彩肯定不是这么碰巧的一致,运用这一点想象可以使读者读起来达到更好的效果。比如文中一开场的白色,外婆黑发里的几缕白发、刺绣的细巧葱白的指尖、白毛巾、白绸布甚至是连猫都是白的。读者不可能到作者外婆家中去勘察,然后指出‘你家的毛巾不是白色的,这说谎了。’这就是非虚构中的虚构,需要大家平常细微的观察,也需要像鲁迅写《故事新编》时说的:博考文献的基础上,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

同学们都恍然大悟,原来非虚构也不是必须处处都与真实场景一模一样,有些地方可以稍微运用一点想象力去渲染一下,让文章达到更好的效果。李老师说:“就像这篇《青烟浮翠》虽然是非虚构作品,但是用了许多虚构的创作方法,还有些意识流的味道,所以写作技巧很多时候是相通的,我们虽然是非虚构工坊,但是我们也阅读小说、诗歌,写故事,这就是《故事写作》的价值,如果能将虚构的技巧应用到非虚构上,你的非虚构叙述一定比别人更能出彩。”

而后李老师又将《青烟浮翠》中的色彩和张爱玲小说的色彩了对比,并且设置了一个场景让我们联系这种非虚构中的虚构:我们窗外正好是篮球场,假设我们要写此刻校园里晚上10点的篮球场,你要怎么描述呢?你能想到什么色彩,你想用这些色彩营造什么氛围?大家一下子就纷纷起身跑到窗口观察着,有同学一下子来了灵感说道:“夜的黑色中,路灯发出银白的光,在冷色调的光下有几只青灰色的小飞蛾在互相推搡,这时球场响起篮球落地‘咚咚’的声音,原来球场上还有一个穿着白色的T恤的男生在打球,他黑色的头发上落几颗透明的汗水,深褐色的瞳孔中映着晃动的球形倒影。

FF71

5C1EC

李老师笑着点评:“学得真快!连小飞蛾在互相推搡都虚构出来了,不过大家看这样一下子就把周五晚上10点球场的氛围给营造出来了,那么如果这个作为故事的开始,后面会发生什么,这个男生身上又可以发生什么故事呢?我们下节课继续,下节课要来探讨人物角色的设定。”

这周的《故事写作》就以悬念告终了,夜里我们走回宿舍的路上也不住观察起校园里,想着在这样平凡的校园生活,如何在非虚构中加一些虚构元素。



创意写作学院作家班学生 任逸飞撰稿

 指导老师 李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