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澳门集团网站

太阳澳门集团网站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太阳澳门集团网站资讯 快讯 正文

快讯

【创意写作】百人齐诵诗 犹言夜未眠——看创意写作学院张志强教授如何重塑“鲁迅的面孔”

2021-11-05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11月3日晚,仁者楼303教室座无虚席,120余名来自2021届作家班和綦迹创意文学社的同学,跟着创意写作学院的张志强教授一道,饱含敬意地朗诵起一首家喻户晓的诗歌:《有的人》。

这首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所作,此时此刻在太阳澳门集团网站学院綦江校区静谧的夜空里深情回旋,稚嫩少年和深沉长者一道,以最诚挚的方式怀念鲁迅先生。而投影上醒目的一行字“鲁迅的面孔”,也昭示着大家朗诵的诗歌与今晚讲座的主题紧密相扣。


 


“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85周年纪念日。在来綦江之前,也听说了作家班和文学社的同学们都非常喜欢鲁迅先生。所以,我将‘鲁迅的面孔’作为今天分享的主题。”

现任创意写作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的张志强教授是知名学者、作家,专攻文学创作方法与理论研究,此次从合川校区奔赴綦江,就是为给綦江校区作家班和创意文学社的同学们带来一场文学的饕餮盛宴而来。


在七尺讲台耕耘多年,张教授自带一种儒雅严谨的书卷气质,可亲可敬。可就在同学们以为这是一场严肃、充满学术气氛的知识讲座时,他却开口吐出一大串文学圈的“八卦旧闻”,把那些年与鲁迅先生有关的“爱恨情仇”,一一铺展开来:

收获颇多赞誉被推上神坛、同时也背负骂名;吃过爱情的苦、受过病痛的折磨、和亲弟弟闹翻分居;曾因愤怒写就万字檄文,也因反对包办婚姻远走求学。嘴毒起来毫不留情,为人父亲后却秒变“孩子奴”……在今天的讲台上,张教授把许多人眼中不同鲁迅的形象重叠在一起,组成了一张立体的、鲜活的“鲁迅的面孔”。

这张具备了人间烟火气、俗世人情味的面孔,给了同学们全新的认识。当鲁迅先生有了生活的血肉和脉搏,就仿佛教科书上的人走到了眼前,目光相接时,他对着自己微微颔首,一切都变得真实起来。



13A31



大家正被鲁迅先生的逸闻趣事深深吸引,张教授话锋一转,从创作、人格和精神的层面上为大家总结:“鲁迅先生是一位敏锐的观察者、尖刻的批评者、怀疑和残忍的智者。他独特的思维方式、感情方式、思想观念,都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

而后,张教授问道:

“所以大家认为,在当下,我们还需要读鲁迅吗?”

“需要!”

在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坚定的回答中,张教授向同学们投去了赞许的目光。

从《狂人日记》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到《故事新编》的解构与颠覆,再到为自己而作的《野草》,张教授深入剖析鲁迅不同时期、不同目的的创作,指引大家要从哪些角度去理解鲁迅先生的作品、领会作品中的精神力量,同学们听得聚精会神、如痴如醉,被张教授的一言一语时刻牵动着内心。



1C3DC



今晚的两个小时如白驹过隙,张志强教授精彩绝伦的分享很快就接近尾声,在同学们持续两分钟的掌声里,《鲁迅的面孔》讲座落下帷幕。同学们收获颇丰的同时,更感不舍,纷纷连夜写下了自己最深刻的感触:

来自戏剧工坊的刘榕同学,在这场讲座中看到了鲁迅先生形象的多面性:“我们所认识的鲁迅先生是一位高尚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而在今天张教授的讲座上我认识到的是一个激进的鲁迅先生、一个充满人情味、沾染了俗气的鲁迅先生、一个被黑暗现实压迫的绝望的鲁迅先生、一个在绝望中挣扎的鲁迅先生、一个受到了高度赞美和极度贬低的鲁迅先生。”

非虚构工坊的蒋汶壕同学洞悉了鲁迅先生作品中国民性的源头,知晓了他发声的可贵:“人的底层欲望,被错误地释放出来,就诞生了鲁迅一直批判的‘国民性’。鲁迅致力于批判揭发国民性,以达到民族觉醒的目的。尖锐的批判使他饱受非议,从和他同时代的人到今天,一直都有反对批评的声音,甚至是人身攻击。同样的,今天你要去揭露一个领域的底层规律,也一定会被骂得很难看。”

非虚构工坊的路俊豪同学则在张教授的讲述中学到了解析人物的方法论:“张教授以敬仰的态度平等分析鲁迅先生的不同面孔,这是我们当代青年最应该学习的一点,不论以后我们对分析的对象是怀着崇敬还是鄙夷的心情,都需要批判地去观察,冷静地去判断,方能见到不同形象的不同面孔。”

“读鲁迅文学,能够让生活在安逸环境中的我警醒,以至于醍醐灌顶,学到居安思危,只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中国学者,这样的国家,才能一直繁荣昌盛下去吧!”诗歌工坊的徐程辉同学如此感慨。

而同学们的求知若渴,也让张教授大为感动:“孩子们积极、投入的态度,极大地感染了我。他们的眼睛里满满的都是对文学的渴盼和求知欲,希望他们能一直将这样的状态保持下去。期待下一次会面,再给他们分享读书、分享文学、分享创作。”

这一夜,是时代与思想、著作与现实碰撞的一夜,我们将满怀着对鲁迅先生的敬意,继续在追寻文学理想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创意写作学院 夏曦老师 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