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风吹拂脸颊,让我们得以褪去肢体的酸痛,舒展深处的灵魂。随着同学们的相继到来,作家班小说工坊的第二节课开始了。
苏瓷瓷老师首先播放了一段视频——由一名理工科出身的作者所写的《最佳前女友》的读书访谈。针对该作品的合理性与爱情观,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苏老师微笑着听完同学们的发言后,告诉大家:当一部作品无法建立细节真实时,所传达的情感就很虚假,创作者的套路化是因为想象力的匮乏,缺少深度的思考。
当谈到苏老师心目中的文学男神时,加西亚·马尔克斯便率先来到我们的课堂。如果说《百年孤独》已让我们游走于他所创造的精神世界,那么《活着为了讲述》则能更好让我们真正走进这位文学大师的阅读地图,苏老师用一张图表勾勒出了卡夫卡、胡安·鲁尔福、陀思妥耶夫斯基、海明威、威廉·福克纳等作家对马尔克斯的影响,让我们明白了,作为读者的阅读与作家的阅读的区别。马尔克斯说:“有了身份意识之后,我开始像真正的小说家那样读书,不仅出于乐趣,还出于对聪明人如何进行文学创作的永不餍足的好奇。我把作品从前往后看,再从后往前看,然后开膛破肚,挖出结构中最深的奥秘。于是,书房变成了检索工具库,我能迅速检索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某章、尤利西斯·凯撒是否患癫痫或者汽车汽化器的工作原理,我甚至有一本完美罪行指南——没准笔下哪个无依无靠的人物会用得着”,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不能只限于书写自己,必须要始终保持求知欲,建立持续的深入阅读习惯。随后,苏老师讲解了阅读的具体方法:“泛读”与“精读”,让我们意识到从现在开始,应该像作家一样去阅读,不要被困在爽文中无法自拔,永远用惰性思维去看待人与事。
在讨论完大师的作品后,到了我们故事梗概的分享时间,16名学生分为四组围坐,大家相互分享自己的故事,再选出一篇代表本组的作品进行陈述,根据老师上堂课给我们的素材:“一个女人的儿子被绑架后发生了什么”,大家对于女人最后的结局,儿子是否还活着,绑架犯的身份谜团等问题,纷纷展开了各种脑洞大开的设置。当苏老师给我们揭晓背景资料后,韩国电影《密阳》便出现在我们眼前,从我们的创作和《密阳》的对比中,苏老师解析了大多数同学以“复仇”为主题和《密阳》以“救赎”为主题的不同,即回应了同学们对通俗文学与严肃文学区别的困惑。
课程最后,苏老师推荐了胡安·鲁尔福的《佩德罗·巴拉莫》让我们课后阅读,她希望在这个学期里能有机会能与我们一起探讨深深影响过马尔克斯的这本书。
美好时光总是短暂的,《创意写作思维训练》和《创意阅读》课随着夜色渐浓而结束,同学们还深陷在思想碰撞的兴奋之中,和蔼可亲的老师、各有特色的同学、天马行空的思想,带给我非一般的感受。我很幸运能结识这一切,一起感悟经典文本的同时,感悟自己。我们将不再是个体,就像汇聚的河流,滔滔不绝述说着诗与远方。
(2021级创意写作学院作家班小说工坊学生 张亦斌 供稿)
上一条:【教研活动】智能工程学院青年教师培养系列活动之新进教师说课(二)
下一条:【就业创业】扬帆起航 再创辉煌——数字经济与信息管理学院2022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形势分析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