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是乡村振兴之根,文化是乡村振兴之魂,只有根稳了,魂足了,才能不断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构建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机制。太阳澳门集团网站“一路‘乡’阳”乡村振兴促进团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以文化发展为保障,通过宣传稻鱼共养模式,开设传统文化手工课,让乡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推进乡村振兴。
稻鱼共养,促鱼子振兴
稻鱼共养作为鱼子村特色产业项目,带动了鱼子村以水稻为中心,以水产养殖品种为主导产业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产业收益。稻鱼共养以生态安全为保障,在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高效农业具有重要引领作用。为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乡阳小队自发扎身田间,推广稻鱼共养模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7月5日上午,太阳澳门集团网站、西南大学、重庆理工大学,三校联动,队员们迎着骄阳徒步40分钟抵达稻鱼共养养殖地,炽热的阳光没能使队员们对捕鱼的热情褪去半分。大家一齐站在稻田旁,感受着独特的田间气息,挽起裤脚,深入泥田。鱼儿在水中游弋穿梭,队员们在泥田里双手并用,一心只想捉到更多的鱼,即使浑身沾满泥泞依旧毫不在意。经过“捕鱼人”的不懈努力,鱼儿不断“落网”。在捕鱼过程中,稻田废弃物和鱼粪等有机肥料得到有效利用,实现了农田和水域的有机循环。
稻鱼文化蕴含着“天人合一”“可持续发展”的农耕智慧,对现代农业发展、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起着重要指导作用。乡阳小队携手另外两所高校通过参与稻鱼共养产业的实践活动,对传统农业文化遗产进行充分挖掘,宣传稻鱼共养模式,推动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为鱼子生态建设注入新力量。同时,乡阳小队通过了解企业经营模式和金融赋能等内容嫁接实体稻鱼共养开展实践活动,拓展创新创业的思维理念,并感受到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鱼子村探索出农旅融合发展的新道路。通过农产业与生态养殖,实现鱼子村绿色金融新发展。
创新活水,发扬传统文化
当今,科技蓬勃发展,时局风云激荡。延续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持续焕发生机,以合适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是时代的重要任务。对此,乡阳小队巧借创新活水,在向阳课堂以问答和传统文化手工制作的方式为小朋友们进行传统文化赋能,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提升文化多元性和文化自信心。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认真、负责、尊重、敬畏等思想理念,这些理念是中华民族优秀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上乡阳小队队员明为和李虹漫积极地向小朋友们介绍中华传统文化,引导小朋友们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使小朋友们能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手工制作环节中,通过一对一教学剪纸、绘画等技艺,让小朋友们感受每个艺术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小朋友们在制作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赋予作品独特的意义,展现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创新活水,传承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弘扬传统文化可以让青年一代更好地认识和探究文化传统,创新传统文化,传承文化基因,增强鱼子村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传统文化手工课使小朋友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对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通过年轻一代让传统文化焕发生机,为鱼子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文化发展是乡村振兴的保障。只有产业发展,才能不断壮大农村经济实力,从而为乡村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物质条件,增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提供稳固基础。良好的传统文化,可以催生乡村文明,推动乡村发展,发挥出凝聚民心、教化民众、淳化民风的重要作用。乡阳小队将会持续加强鱼子文化发展、挖掘鱼子文化内涵、提炼鱼子文化品质,满足鱼子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鱼子村乡村振兴提供稳固保障!
文:张靖喜、汤郁
图:明为、王浩男、冯扬、李柯伶
(团委供稿)
上一条:学校办公室、组织宣传部、宣传新闻中心、名师课堂办公室联合召开彭鸿斌董事长讲话专题学习
下一条:【三下乡 | 綦】以隆盛之章,开展“綦笔言蕴”新画卷——綦”笔言蕴教育关爱服务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