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数学课程建设,提高教师教学创新能力,4月26日下午数学教研室于仁者楼301举行了课程建设及教学创新交流研讨会。22日边梦柯老师和陈玲老师参加了“第二届高校数学一流课程建设及教学创新论坛会议”,收获颇多,整理了值得学习和借鉴的适合我校师生的教学思想及方法,并由边梦柯老师进行会议汇报和培训心得分享。
边梦柯老师首先介绍了朱教授的教学思想—“用最简单的语言,讲解最深奥的理论”,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一线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带着学生去探索,和学生一起去探索,我们不仅仅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课堂上多采纳鼓励式教育,鼓励学生立志成才,精选成功者的实例(系列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自然地融入思政元素,要做到润物细无声!如以“华罗庚的爱国精神”为例,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勤奋学习,热爱数学和祖国的建设事业!
边梦柯老师接着介绍胡教授的“两融合”,将数学和学科专业相融合,实现内容重塑,需要加强数学教师对学生专业课的理解。在数学一流课程建中需应用数学知识构建理论体系;案例教学体现数学思维;数学建模培养数学素养;科学研究推进数学应用。然后介绍汪教授在空间教学部分充分利用图形与动画简化知识表达,激发学生想象力,精美的图形和动画展现数学美,帮助学生理解,吸引学生注意力,师生共同体会数学之美。最后介绍杨教授的教学理念,以问题为导向,启发式教学,用几个好的问题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抽象与形象相结合,代数与几何相结合;如:矩阵乘积逆的形象解释,乘积矩阵求逆的“穿脱原则”;一个个形象的融合及思政理念,给老师们带来了丰富的课堂教学素材。
接着,陈玲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培训心得进行了会议总结。她指出作为教师首先要打造好的课堂教学。怎么打造呢?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讲深奥的理论;教学中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倡鼓励式教育,让他们明白人才是靠不断努力,善于抓住机遇而成才的普通人。其次要挖掘并融入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师的言行举止、胸怀度量就是正能量的传递者;励志故事作为思政的来源,可选取身边的甚至学生本人这种更接地气的事例,更易产生共鸣、令人信服;逐步与专业融合,我们需要有不断学习的恒心,出门游玩时多留心,与跨行人物交流时多走心,刷短视频时多细心,查阅资料时多一点耐心。最后提出要建设优质的课程资源,教师们要不断完善修正PPT课件及教案,配上优美的动画,进行团队协作,积集体智慧,争取将课程建设得更加完美。
汇报结束后大家畅所欲言,吴传志副教授为大家推荐了极其方便且展示效果良好的动态数学软件,经过多位教师尝试均获得肯定并强力推荐,大大提高了数学课程几何模块的教学效果。在讨论过程中,闫春娟副教授拿出线性代数教材,为老师们分析了她在教学中发现的难点问题并为大家解答疑惑。教师们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对如何建设数学课程、教学创新及思政融入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此次活动意义深远,数学教研室老师们学习到了其他高校数学教育的最佳实践和经验,学习到其他教师在教学设计、授课技巧等方面的新思路和方法。老师们对数学课程建设及教学创新都有了更深的思考,指明了未来的方向,尝试着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上下凝心聚力,集思广益,汇成知识的涓涓细流。
文 谭艳菲
图 吴小瑞 蒋宁节
公共基础教学部数学教研室供稿
上一条:“乒”出精彩 再创辉煌——我校在重庆市大学生乒乓球比赛获佳绩
下一条:【新商科】“快乐工作大家谈”——淬炼·国际商学院召开第二次深海鱼餐厅项目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