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作渡,万水同舟。为了进一步提升同学们的艺术审美感知力,加强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4月19日下午13时,孟凡升导师组与肖越导师组相聚在远景书院一楼影音室,暂别学习与生活的烦恼,在电影《天堂电影院》的放映中用另一种语言将彼此连接,共同享受光影流动带来的奇妙体验。
为了提升同学们的观影体验,更真实地模拟影院环境,两位导师与同学们早早在远景书院观影室准备了一些饮品和零食供大家观影时享用,同学们在观影前领取了自己的饮品和零食后有序就坐,放松心情,耐心等待着影片的开始。导师的用心准备、学生的积极参与,为本场观影营造出一个其乐融融的良好氛围。
在已逝作曲家埃利奥·莫利康内(Ennio Morricone)“爱”的主题音乐旋律中,《天堂电影院》正式开始放映,全场师生即刻放下手中的零食,安静的沉浸在美妙24画格建构的光影空间中,开始欣赏那个发生在意大利的故事:喜欢电影的男孩托托与小镇的电影放映员阿尔弗雷多因电影结缘,成为忘年之交,二人相伴共同经历了关于友情、爱情、亲情,甚至是关于整个人生的旅程。
短短两个小时浓缩了两人半生的经历。简单的情节让胶像在荧幕上缓缓流动,情真而意切,不少同学都沉浸其中,悄悄流下了眼泪。电影让同学们跨越了现实的时间与空间,用只属于它的力量带师生一起来到了远在意大利的“托托”和“阿尔弗雷多”的身边,观影者不需要面对面地交流、碰触,却能够在动人的地方一起为之一颤,然后在灵魂上彼此共鸣、相拥。
随着阿尔弗雷多为托托手动剪辑胶片的跃然屏上,电影的放映也进入了尾声。电影由“爱”的主题音乐开始,也由此结束,结束的字幕出现在屏幕上,全体师生仍然沉醉在影片的余韵中,久久不能缓过劲来。在一段美好的沉默后由老师发言开始交流这次《天堂电影院》的观影体验。
孟凡升老师从“元电影”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认为这是一部关于电影的电影;影片中精湛的蒙太奇转场以及流畅的时空转换,使其成为了一部名副其实的影史经典。肖越老师从莫里康内音乐主题的探讨入手,分析了影片中爱情主题音乐的叙事意义,认为小提琴悠扬的旋律恰如其分地和影片的叙事手法进行了勾连。两位老师专业的阐释让同学们对《天堂电影院》有了更多维度的理解,同学们随即也对这个感人的好故事进行了“好”的称赞,依次分享了自己观影后的感受。
电影的发明让一些人和事成为永恒,以至于任何时候都能让人共情,然后感动,流泪。时光于电影之中被凝结,共情的不是永恒,是那些年的那些人和那些事。时间总会流逝,此次导师活动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通过这次活动,希望大家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收获更多的好“电影”,领悟更多的“爱”。
观影感言:
很多人说,这部电影是写给电影的一封情书。电影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总会给人带来感动、欢笑以及种种不同的情绪。正如阿尔弗雷德所说:生活不是电影,生活比电影难多了。摆动的时钟,不停息的步伐,过去好似总有这样那样的困难,或许我们终将用爱把遗憾释怀,用力把成长祭奠。然后在天堂电影院里静静的看一场以自己为主角的电影,因为热爱永不停歇。
——别本鸿
电影是闭塞小镇为数不多的娱乐场所,天堂电影院矗立于闹市广场是喧嚣世界的停留。小镇与世隔绝,变化的只有电影,从过往到现今,见证了电影的发展,是独属于电影的《恋恋笔记》。爱意于无声中蔓延,从自孩童依始的坚持,逆流而上的救赎,漫长四季的停留,到永不回首的决绝和最后一次的相见,从黑白到彩色,从有声到无声,是记录,是成长,是进步,是波涛汹涌的爱意在翻涌。不热烈,但细久而绵长,《天堂电影院》满怀爱意记录展现了电影的发展,是来自电影人的欣慰,也是送给电影最真挚的祝福。
——陶辰
撰稿:王枭
摄影:胡嘉秀
指导教师:孟凡升 肖越
上一条:【竞技体育】芳菲四月,青春激扬——“2022-2023学年阳光杯足球”盛大开幕!
下一条:155期|【全生异科导师】指尖起舞,“綦”乐无穷——记大数据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异科导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