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綦江校区《论语》读书会本学期第一次活动于綦河书院二号楼南渊·创合写作室顺利开展,拉开了新学期读书会的序幕。本次读书会的成员不仅有上学期的老成员,还有新鲜血液的加入。本次《论语》读书会与钦明书院《论语》共学会开展合作,让学生参与到书院的共学会中,与更多有心向学的人士展开交流。
本次读书会以“讲座+讨论”的形式开展。钦明书院《论语》共学会邀请的樊丽娟老师做讲座,主题为“读《论语》法之能从孔子无教处学”,通识教学部张新瑞老师与10名同学一起参与并展开了丰富的讨论。
首先,老师和同学们围坐一团,聆听樊丽娟老师对孔子教导的解读。讲座中不仅呈现了孔子面对不同的学生如何因材施教,而且深入探究了孔子为何能够做到如此程度。樊丽娟老师认为孔子教导学生其实并非刻意为之,而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二者都真正出现在此情景中。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如同有长短高下的音乐,有自身的节奏和韵律,从孔子的沉默与休止中我们可以仔细去体会。在长达两个半小时的讲座过程中,同学们都听得很专注,并且进行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思考。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就“师生关系”这一主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范德杨同学提出偏心与因材施教的界限如何界定等问题,张景德同学则表达了自己在“知”上面的困惑。因为多处游历的原因看到了许多本以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却被颠覆,由此产生了巨大的迷惑,从而想要寻求“知”的根本为何。大家就着彼此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同时,就着人工智能能否取代教师这一职业,成鑫宇同学表示,人从小在学校中需要受到教师的影响从而出现差异化,但人工智能并不能够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进行培养,如果它取代了老师就会使人像工厂流水线的产品一样,最终并不能够让人的个性得到真正彰显。师生之间不断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彼此都感受到了“有朋”之乐。
读书会的最后,张新瑞老师表示,“师生关系”这一主题探讨需要老师和同学共同进行推进,教师需要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不断调整,真正用心对待学生。教导的过程正如樊丽娟老师所言也是需要虚心的,不能被一颗自视甚高之心所填充。我们向孔子学习正是在寻求“知”的根本,而这个“知”也一定是落实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的,我们的所知所学应当让我们朝向更好的生活迈进。本次读书会在意犹未尽中落下了帷幕,期待之后《论语》读书会有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在师生的切磋琢磨中感受经典的意蕴。
图\谭欣悦
文\张新瑞
通识教学部供稿
上一条:【志愿服务】春日暖阳,为爱护航——“青年雷锋月”其他类特色志愿服务活动
下一条:【学院建设】交流笃行 求实增见—— 记戏剧影视学院赴重庆各高校考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