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营造良好的学术气氛,创意写作学院于10月26日晚在仁者楼309举办了本学期第四次学术讲座——由李言老师分享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环形废墟》,创意写作学院全体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李言老师作为意识流小说的爱好者,本身对超现实小说展现出极大的兴趣,《环形废墟》作为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短篇经典,被收录于《小径分岔的花园》短篇小说集中。虽然《环形废墟》的篇幅不超过4000字,但小说以精巧的结构讲述了一个“身外身”、“梦中梦”的嵌套故事,最终达成了梦境和现实的巧妙和解。
在分享过程中,李言老师以《金刚经》和东方哲学思维对《环形废墟》进行了拆解,并对比了人类文明演进的整体过程,指出了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圆环式演进状态,最终李言老师以现实对照虚拟、存在对照虚无,形成对小说物质和精神双重层面的解读。
一方面,“环形”代表着个体生命和人类文明的运动状态,在有无和生死的不断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毁灭-重生”无限式“圆环”的进展脉络。另一方面,“环形”代表了人类思维意识的运行轨迹,在虚拟和现实的映照中实现了“无-有”的形态切换和环形的感知扩散。
最后,李言老师还提到了小说与当下现实的关联,认为世间万物可以用能量场进行指代,“他者”的存在相当于自我能量的“外溢”以及自我存在的分身,这一前卫观念让在场老师感到十分新鲜。
在分享会结束之后,萧婷婷老师和李言老师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在探索作者的写作意图的同时,更对小说创作之于西方文学的脉络进行了梳理,发现了从尤利西斯到博尔赫斯关于文学创作思维的演变。最后,夏曦老师觉得小说给人的总体感受是神秘的,创作气质和创作构思之于作品的总体影响,均在《环形废墟》中得到充分显现。
这次分享会老师们通过交流和分享拓展了思维眼界,看到了小说在故事之外的种种可能性。
(创意写作学院 供稿)
上一条:75期|【全生异科导师】“以梦为马,不负韶华”——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全生异科导师之职业规划分享活动
下一条:【图书馆】缤纷多彩“图”进生活,莘莘学子涌进“天录”——记信息安全学院2022级新生接待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