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学生文学素养,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创意写作学院联合綦江校区图书馆于每周三19:00在图书馆二楼举办主题为“作家领读”——《百年孤独》读书会。读书会由创意写作学院副院长苏瓷瓷老师作为主讲人,以每周研读一章的方式进行。
领读者说
读书会一周一次,一次阅读一章。起因是每个学期向学生推荐《百年孤独》后,他们都会陆续私聊我说:“老师,我读不懂。”这部长篇不提供清楚的结构,只是不断地叙述,从这个时间点连到那个时间点。加西亚·马尔克斯滔滔不绝的语言,就是要阻止读者动用平常读小说的习惯。我们太想用最便捷最迅速的方式“懂得什么”,然而事实是,人类未知的永远比已知的多,这也驱动着人类一直不断进行着追寻和思考。
不想把读书会扩大成讲座,我希望能和学生一起阅读经典文学,而非通过单方面的讲授,让他们貌似掌握了一些真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加诚恳地养育自己,在伟大的文学作品中,具有耐心地重新建立“我”和世间万物的内在联系。
学生絮语
我为这次读书会因要排练运动会方阵而缺席感到遗憾,尽管图像中没有我的身影,但我看完52至70页,心中有些许感慨需要表达出来。
乌尔苏拉为了让姑娘们有一处体面的地方接待访客,在扩建进程中像苦役犯一般劳作。为了完美无缺地实现这一愿望,乌尔苏拉在竣工前就已订购了昂贵的装饰品和生活用具——自动钢琴、维也纳的家具、波希米亚的玻璃器皿、西印度公司的餐具、荷兰的桌布,以及各式各样的灯具、烛台、花瓶、帷幔和壁毯。从这之中我们不难发现马孔多已经对外开放,与外界有了紧密的联系。这个重要的信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后文马孔多发生战争提供了背景。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家里充满爱情的味道,丽贝卡喜欢意大利技师皮埃特罗·克雷斯皮,甚至为了这个唯一值得她自卑自贱的男人吃泥土;奥雷里亚诺喜欢里正的九岁小女儿,只能寄情于诗歌。无疑丽贝卡和奥雷里亚诺是同样孤独的人,他们内心的爱意无法向心爱之人表达,于是愈积愈浓,最后爆发。阿玛兰妲竟然也喜欢皮埃特罗·克雷斯皮,只是她写给皮埃特罗·克雷斯皮的信一封都未曾寄出,后来表示自己会不惜付出生命代价阻止丽贝卡与皮埃特罗·克雷斯皮的婚礼。两个朝夕相处多年的好姐妹竟然为了一个男人反目成仇,我觉得很不值得。但我转念一想,这应该是马尔克斯故意安排的,他有这样写的目的,虽然我现在还不知道,但在后续的阅读中我会找到答案。
与其说庇拉尔·特尔内拉会用纸牌算命,不如说这是马尔克斯为预示后文而故意立的一个人设。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非常相信梅尔基亚德斯,梅尔基亚德斯说自己已经达到永生,让他在自己死后在房间里烧上三天水银,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照做了并深信梅尔基亚德斯没有死,还用隆重的礼仪对待这位马孔多最大的恩人。我很佩服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对智者的尊敬,赞叹他对智慧的信仰。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在怀念中看见了老去的亡灵普鲁邓希奥·阿基拉尔,更神奇的是普鲁邓希奥·阿基拉尔在亡灵世界异常怀念活人、迫切需求友伴、眷恋最大的冤家对头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普鲁邓希奥·阿基拉尔问起从里奥阿查、巴耶杜帕尔、大泽区来的亡灵,依旧没有问出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去向,直到梅尔基亚德斯死后,五颜六色的死亡地图上出现一个黑点——马孔多,亡灵普鲁邓希奥·阿基拉尔才找到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普鲁邓希奥·阿基拉尔惧怕死亡之中的另一种死亡的迫近,这很像电影《寻梦环游记》里的设定——在亡灵世界里,但凡有亡灵不再存在于活人的记忆中,这个亡灵就会从宇宙中永恒的死亡,即真正的死亡在于遗忘。我猜测《寻梦环游记》的作者是从《百年孤独》的这个部分觅得的灵感。
——谭婵婵(远景学院)
尽管我目前只读了一小部分《百年孤独》,但这一小部分的内容就足以让我为这本书庞大的家族体系感到震惊,在看了关于马尔克斯的访谈过后,让我有了更多新的感悟和思考。马尔克斯认为要先有一个目睹的形象才能开始创作一个作品,这本书是魔幻现实主义,虽然书中有很多在现实中不会发生的事,但是这一切却是基于现实发生的,这就是虚幻和想象的区别,就跟书中的梅尔基亚德斯多次死去又复活一样。文中丽贝卡和皮埃特罗的爱情也是一个悲剧,他们曾无比期待婚礼,但一件件事打乱他们的计划,由于何塞·阿尔卡蒂奥的闯入,他们之间彻底破裂,这也间接导致了皮埃特罗的死亡,一切事件的发生都是在预言未来的事。这对我自己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在进行写作时把握全局,将自己作为一个预言家,独立思考,拥有自己思想。
——舒秋琴(戏剧影视学院)
死去多年的普鲁登希奥终于找到了死对头何塞,他恐惧死亡中的另一种死亡的迫近,因为那种死亡更为彻底,那就是被人遗忘,这种恐惧使他对何塞也生出了眷念,可见死亡是充满魔法的。它可以让仇人放下恨意彻夜攀谈;可以让生者放弃一切寻求解脱。我想普鲁登希奥在不断寻找何塞的过程中,那恨意就逐渐被消磨,直到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他的心颤了颤,那些过往就烟消云散了。他的寻找又被赋予新的意义,是为了寻找一份情谊,而不是完成一段恨意。《百年孤独》对死亡的探讨是深刻的,它可以引出我对死亡的更多思考。
——张缤元(戏剧影视学院)
《百年孤独》很多人将其视为拉丁美洲的发展史,但在我看来,它更是一部人类的发展史。
马孔多从原始社会“新生事物没有名字,用手指指点点”,到渐渐有了科技,磁铁、望远镜、放大镜、地圆说、医术进步带来的假牙……马尔克斯从不直白地写“历史的齿轮滚滚向前”这种话,可在他的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时就好像自己亲身经历了人类发展一样。
当失眠症带来的遗忘席卷马孔多,为了保持正常的生活,人们不得不用标签来记录物品的用途时,我好像窥见了先祖发明文字的意义;当梅尔基亚德斯因为难以忍受孤独而复活,当普鲁邓希奥再次出现在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面前,当他们谈及死亡以及死亡后的孤单,我好像明白了为什么说人有两次死亡,一次是心脏停止跳动,还有一次是被人遗忘。
至今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是乌尔苏拉,刚开始我觉得她是一位典型的家庭主妇,没有什么能力和主见,也无法左右丈夫的决定,只能帮忙收拾烂摊子。可后来才发现她其实是一个非常独立的人,她不是无法左右丈夫,而是完全不在乎,她只尽到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的事情,有自己的选择,她能为了找儿子义无反顾离家出走,也能在时隔许久回来后迅速接管家里的大小事宜,并且开始做生意。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女人或者说一个人该有的样子:自信、强大,先爱自己再爱别人,不把别人当做自己的附属物,也不将自己栓在其他人身上。
——徐露瑶(淬炼商学院)
我觉得乌尔苏拉一直都是一个有野心的女人。她汇聚了女人身上的美好特质,譬如温柔、勤劳、坚韧……但同时她好像又充满了对权利的渴望。我或许可以假设,何塞疯掉后她或许会独揽权利,真正地成为一家之主。在第四章的阅读里,令我惊讶的是,原来死人也会变老。奥普邓希奥跨越了无数障碍,回到了他的仇人身边。或许死人也是会寂寞的。这种孤独,这种寂寞可以让原本他对何塞的怨恨转变为寻找他仍然存在于世间的痕迹。无论他变成什么样子,何塞依旧记得他,这无疑对奥普邓希奥来说是最大的宽慰。梅尔基亚德斯曾有一次这么说过“我们是水做的”。我们在母亲的羊水之中诞生,最后也会腐烂成一滩烂泥,回到自然中去。我不禁回忆起老子所讲的“上善若水”。若我们都是水做的,那我们的心也应该如水一般真诚,对世界怀有最大的善意与希望。
——陈馨怡(大数据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布恩迪亚家族在乌尔苏拉的勤奋下变得富有,他们可以使用新出的科技产品,装饰自己的新家。但在欣欣向荣之下,家里的人却不再如过去一般纯净,一起长大的丽贝卡和阿玛兰妲,因为都被这个礼貌又聪明的皮埃特罗·克雷斯皮吸引,反目成仇,恨不得要杀死对方。而奥雷里亚诺对雷姆黛丝的感情又似乎深得难以自拔,面对情爱,是一个自古难解的话题,在这里也是。在乌尔苏拉为了家而日夜忙碌时,家里的孩子们却是以最不理智的方式生活,不知该说是幸还是不幸!
——刘欣倾(数字经济与信息管理学院)
吉普赛人带来了科学的种子,却只在布恩蒂亚心中留下。霍·阿·布恩蒂亚是一个具有自觉意识的人,他关注科学,探究真理,拥有极强的求知欲。可在社会生产力较低的情况下他注定与其他人脱节,他们的思想不同,关注点也不一样。在他第一次说地球是圆的时,别人都以为他疯了,并深深地害怕,不仅是对他这一宣告的恐惧,也是对权威的畏惧。此种现象充分显示了第一批先行者的不易,探索者的令人尊敬。
——余源(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创意写作学院 供稿)
上一条:【志愿服务】“二十大精神砥初心·广袤西部砺青春”2023年太阳澳门集团网站西部计划主题宣讲活动圆满结束!
下一条:【新商科】“从心出发,收获希望”——淬炼·国际商学院召开第一次深海鱼项目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