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师生互动在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对教师来说提高了教学效率,对学生来说提高了学习兴趣。为促进师生互动,缓解学业压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顺利推行全生异科导师制,王颖老师带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35名同学于4月20日在半糖煮艺烘焙坊开展了异科导师活动。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王颖老师和异科班的同学们相约在活动地点集合,洗净准备好的水果和需要用到的工具,同学们将所有物品放置到制作台上,所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冰糖葫芦源于南宋时期,百姓用竹签将其穿起来吃,像一个小小的葫芦,因葫芦与“福禄”相似,得名冰糖葫芦,且不说冰糖葫芦有开胃、养颜、清热等作用,光从同学们的笑脸上就可以看出制作冰糖葫芦的过程有着消除疲劳、缓解心情的益处。一些同学负责熬糖,一些同学负责穿串,一只手拿住竹签,挑选自己喜欢的水果,去籽,并用心地将水果串到竹签上,此刻,同学们仿佛“自觉此心无一事,小鱼跳出绿萍中”。
待到麦芽糖熬好,同学们将串蘸上麦芽糖稀,并将冰糖葫芦半成品放置到准备好的置物台上,糖稀遇风迅速变硬,没一会,同学们个个都拿上了自己亲手制作的冰糖葫芦,迫不及待想要尝上一口。偶然相聚,最是人间堪乐处。笑着闹着,品尝自己耐心制作的美食,牙齿撞裂了冰糖,糖浆不甘心,黏在牙上,山楂乐了,酸了舌头,甜了心房。诚然,宛若冰糖葫芦自然天成的本质,甜酸相依无疑也是生活的必然。人生的每个阶段、每年每月都在经历着、品味着生活中不同的或甜或酸。一串串寻常的冰糖葫芦就犹如一段段再平常不过的烟火人生。
冰糖葫芦,又甜又酸,好吃好看。圆溜,寓意着团圆;亮红,显现着生机;甜蜜,象征着美好;酸爽,丰润着人生。“咔嚓”一声,辅导员用相片定格住了这温馨的一幕,幸福仿佛要从相片中洋溢出来。“前路漫漫,当克己,当慎独,磨棱角,退优越,沉下心。”此次异科导师活动,缓解了同学们学习的疲劳,在制作中,同学们沉下心来,静静制作着属于自己的冰糖葫芦,相信经过此次活动,老师与同学的距离会更近,同学与同学的心会更紧,团结协作,一同面对大学未来的挑战。
图、文:王琳
大数据与计算机科学学院供稿
上一条:150期|【全生异科导师】指尖艺术,炫彩大学生活——记大数据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异科导师活动
下一条:【学院动态】志愿西部,青春建功——第140期“校友·成才”主题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