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晚上,仁者楼412教室,《影视剧本鉴赏与创作》正在进行结课作品汇演暨颁奖大会,9个小组依次上台展示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来自创意写作学院的四名评委老师,一边认真观赏,一边录像摄影,并打分。经过四节课的PK,最终决出团体一二三等奖9项,个人单项奖3项。
《影视剧本鉴赏与创作》是一门新生研讨课,由创意写作学院的王恒绩老师开发并讲授。该课今年6月在合川校区通过考核入选后,首次应用到教学中。总共32课时,贯穿整个学期。课程上线时,初定60人名额,但两分钟就抢完。后来,很多学生强烈要求增加名额,教务处经过慎重考虑后,又放开了数个名额,最终人数核定为68人,创意写作学院的段瑶老师成为该课的助教老师。
开课前,教务处领导将8门研讨课的老师召集到一起开会,认真地提醒大家,研讨课学完并通过考核,学生才能拿到2分,但不是必修课,学生可以随时放弃。过去,不少研讨课上到一半,班上的学生已流失了一大半。这样的尴尬可能会有,你们作好准备了吗?8位老师都声音洪亮地说有。散会后,王恒绩老师坦言,心里还是惴惴不安的。为了不让尴尬出现,影视编剧出身的王老师,不停地研究课件中的“彩蛋”设置,怎样让学生爱上这门课,甚至迫不及待地想上这门课,是大有学问的。
王恒绩自称是爱吹牛的老师,他认为吹牛吹牛,越吹越牛。影视剧本的鉴赏与创作,要培植并引导学生怎样观看影视作品、怎样创作剧本、怎样表演人物故事等,都有太多的陌生需要去熟悉。16课一路走下来,在王老师的精心设计和讲授下,每节课都由人物场景去构建故事,去大胆想象。王老师在班上用了激将法:你们的结课作品我要先看一遍,认为不错了,我才请评委来打分。不然,我丢不起这个人。
经过十几堂课的培训演练,大量学生从最初的不敢张嘴到最后在舞台上放泼似的哭闹,收放自如,令人叹为观止,王老师是欣慰的。他对同学们的结课作品汇演充满信心。他笑称,我终于可以请评委来了。
王恒绩老师请来了创意写作学院4名作家老师前来当评委,副院长苏瓷瓷老师,少年即成名。表演专业毕业的萧婷婷老师,还有专业影视编剧张林老师以及戏剧影视文学硕士段瑶老师,他们的品位和品味,具有相当的权威性。
同学们提早半个小时就来到了412教室,帮着搭建舞台。所有桌椅都是弧形摆放,中间空出一个约摸15平方的表演场地。
黑板前摆着两张桌子,上面堆放着12袋奖品,静静地等候主人。不少同学兴奋得哇哇大叫,拿着手机就拍并发朋友圈。这些奖品,都是王恒绩老师个人出资千元置办的。
作品是视频加现场表演展现。先看看这些作品名字,你就有了观赏的欲望,如《愿所有冷漠都变成勇敢相助》《剑兮若雨》《廉价航空》《家有儿女之校园版》《乔家的儿女》《可能会迟到但从不缺席》《红楼梦》《学校那些事儿》《爱情公寓》《坏学生》等,既有原创的,又有经典还原的。
为了消除大家的紧张感,王老师表演了茅盾文学奖作品《一句顶一万句》中的经典片段,模仿了太监县长的一大段台词,引发全场师生的阵阵喝彩声。后来又表演了魔术“空箱出花”。在愉快的氛围中,同学们的汇演比赛正式开始。
一组组学生依次展演,掌声像就月亮循环,落下去又升上来,引得门外不停有学生驻足观看。一组除了正常的作品演出,又加演了两场;二组加演了一场现场版,蔡佳卿饰空姐,王超演乘客,让人一次次捧腹大笑。五组的制作水平已到了相当的高度,结局让人热泪盈眶。七组有个王炸包丽芳,来自内蒙的她,却操着一口东北话,戏里戏外都是喜剧。
经过三小时的汇演,所有作品表演完毕,评委经过激烈的讨论后,决出了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六个三等奖。另外还评出了三个单项奖,一个最佳编剧奖,一个最佳男主角,一个最佳女主角。
最终,各个奖项出炉了。五组《可能会迟到但从不缺席》夺得一等奖,二组和七组分享两个二等奖。其他六组获得三等奖。最佳编剧奖被五组的刘东东同学斩获。最佳男主角由“乘客”王超揽获。最佳女主角由王炸包丽芳同学抱在怀中。
评委老师苏瓷瓷、萧婷婷,张林,段瑶老师为获得大奖的各位同学颁奖并合影留念。王恒绩老师信心满满地说,下学期,课程会更加完善,也会更加精彩。
(撰稿、摄影:学生徐璐瑶 蔡佳卿 袁紫芸)
上一条:【青马培训】师生同行,青马启航——通信、信安学院第四期青马工程“走进高校共青团”完骨初阶班理论课第二讲圆满举行
下一条:【教学研讨】集体教研凝智慧 共同探讨促成长——数理教学组课程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