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促进教师队伍的交流与学习。创意写作学院于3月1日下午开展了教学研讨系列活动,活动由综合教研室主任刘明老师主持,针对作家班下学期的五门分类型工坊课程(戏剧工坊课、新媒体工坊课、非虚构工坊课、诗歌工坊课、小说工坊课)进行说课研讨。
例会之初,创意写作学院副院长苏瓷瓷,在和各位老师充分沟通过的情况下,对各项工作进行了详细分配,大家各就各位,各司其职。本学期,学院又引进了周昶婷和黄思杰两位新老师,在期初的多项工作运转中,新老师表现出来的工作潜力和主动性,令人欣喜。
接下来就是五个工坊的导师进行说课。
李言老师介绍《戏剧工坊》课旨在通过普及戏剧创作方式,初步了解剧本的创作过程,形成创造性的剧作思维方式。该课程将对戏剧的通性与个性做简要而有侧重性的解析,通过课堂训练和课后观影相结合,完成对剧本魅力、影像魅力、舞台魅力的多重体验。根据授课大纲和实际学习情况,李言老师从剧本创作基础、剧本创作细节、剧本实战演练、舞台表演四个大的方面进行构架,又选择十六个具体小的门类,对学生进行写作的训练。通过知识性的传授和实践写作、引导阅读,让学生了解影视剧剧作的发展过程,理解剧作和阅读的层次。
新媒体工坊导师夏曦,课件中充分与市场接轨,符合我们信息产业商学院的主旨。该课顺应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对网络与新媒体人才的新需求,以新媒体内容生产为核心,采取实践与授课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具备扎实的写作功底、强烈的创新意识、思想和技能兼具。该课分为自我定位、内容创作、运营三大板块,教师在账号内容定位,产出优质内容,账号增值这三个方面进行讲授,同时,学生创立自己的自媒体账号,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持续内容创作及运营,结合授课知识,不断调整创作和发展方向,保持一定的更新频率,在课上进行分享讨论,最终在期末形成一份完整的运营报告。学生在此过程中,亲身体验自媒体账号从无到有的过程,感受内容更新及复盘的整个流程,以了解传播规律,激发创新意识,掌握数据分析等技能。
非虚构工坊导师王恒绩老师,逐一展示了干货满满的32课时。课程分为“非虚构写作概述”、“分类写作”、“写作技巧”三大板块,以“非虚构写作案例分析+非虚构写作训练”的课程模式进行。本学期“非虚构写作训练”部分以项目制写作的方式进行,导师带领学生对綦江校区学生代表进行采访。通过分组进行外出采访实践、指导学生写稿、编辑加工书稿等过程,最终完成15万字左右的书籍《我在书院读大学》出版。项目制写作让学生全程参与选题、采访、创作、编辑等流程,对培养学生社会活动能力、搜集资料能力、学术与文学思维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大有裨益。
创意写作学院副院长苏瓷瓷老师本学期担任诗歌工坊和小说工坊的导师。《诗歌工坊》课分为七章,三个区块。第一,诗歌理论和诗歌史:如《传统诗歌与现代诗的区别》《海子与荷尔德林诗歌比较》《世界现代诗登场》《中国现代诗时间》等,以老师讲授,组织学生讨论的方式进行;第二,写作进行时:如《我偏爱写诗的荒谬》《观察黑鸟的N种方式》《自1979年3月》等,以辛波斯卡、华莱士·史蒂文斯、特朗斯特罗姆、翟永明、北岛等诗人的经典诗作为模仿对象,进行同主题写作;第三,学生原创诗歌研讨:一学期三次,以老师组织学生互评诗作的方式进行。授课方式集合了写作与研讨、讲授与辩论、阅读与分析,以期提高学生的创作、思维、表达和鉴赏能力。
《小说工坊》课则以让学生完成一部小说为目标,课程贯穿了写作前的准备工作、写作中的具体方法、写作后的修改与润色。从小说主题、小说结构、人物塑造、人称与视角、情节设计、小说语言六个大的方面进行构架。以学生寒假完成的短篇小说为基础,按照小说创作的顺序,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建设开放的富有活动的课程体系,是创意写作教学研究的目标之一。创作的主体是学生,而非老师,课堂也亦如此。创意写作学院根据每位作家的创作方向和学生的创作兴趣,进行双向选择组成小说工坊、新媒体工坊、非虚构工坊、诗歌工坊和戏剧工坊五个分类作家班进行小班教学。鼓励作家岗教师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应用于教学中,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作家班课程均为国内首创,由创意写作学院教师自主研发。
(创意写作学院 供稿)
上一条:【纪检监察】画访谈:年轻干部莫因心理失衡而误入歧途
下一条:【志愿服务】校外阵地回访|打响新学期社区志愿服务第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