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冬去,一念春回。在历经军训的坚毅磨练后,面对百花铺满春天的新学期,创意写作学院作家班的五个工坊课,3月10日晚上7点至10点半,在仁者楼各个教室开启了新篇章,同学们也都怀着满心的期待迎来了本学期创意写作学院作家班第一堂课。五个工坊的班委,先在大班班长刘毅增的主持下,开了一个简短的碰头会,明晰了新学期的一些工作任务。
“新学期第一课,老师们会讲什么呢?很期待。”杨云涵同学说。
先看新媒体工坊,夏曦老师首先从工坊课程的介绍切入,为大家从定位、受众分析、内容创作和运营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课程的框架。再从个人账号的构建、更新、运营深入。告诉大家工坊课程是在培养大家的数据分析能力、网感等,从而培养让大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故事写作》的课程中,夏曦老师抛砖引玉由“故事应当具有什么价值?”起头,将这一课程体系逐一介绍,以《狂飙》微小说创作实践为结导,使我们对故事的设计、人称视角、矛盾和冲突的转化等有更深的体会。
镜头摇到戏剧工坊,李言老师让同学们回忆最近看过的受到触动的电影或电视剧,然后介绍其内容并讲述打动自己的原因。这个话题引发了同学们的激烈讨论,寒假期间,人人都看过剧的。讨论过后,李言老师又抛出了另一个任务,尝试用剧本的格式改写分享影视的3分钟,以此进入了《戏剧工坊》课的正题――《编剧:步步为营》的第一章:格式。对此,李言老师从页边距讲起,讲了字体,讲了标点符号,标题,画外音,旁白等。他指出,正规的剧本是理性与指导性的结合。要减少感性,增加理性色彩;要减少文学性,更加重视剧本的指导性。
本学期的戏剧工坊,也迎来了小姐姐一样的段瑶老师。段老师是一个很爱笑的女生,浑身都像春天般美好。初次上课,段老师并没有急于授课,而是先增进师生间的了解,段老师先介绍了自己,然后又微笑着走到每一位同学身边,听他们自我介绍,和他们聊天。师生之间零距离,都是灵魂的完美碰撞。之后,段老师才讲到《故事写作》这门课程,同学们由此了解到要学些什么,怎样学,还知道了学习的要求和任务,对该课有了新的期待。
小说工坊的诗人、创意写作学院副院长苏瓷瓷老师也于本学期走进诗歌工坊的讲台,第一堂课,让同学们围绕“诗对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进行思考,对大家来说,它或许是一种精神寄托,或许是一种柔情的回忆,亦或是我们对生活情感的表达,但一切都归结于对它的热爱,而诗的意义,也会随着对它更深入的理解变得更丰富。
热爱生活,观察万物。苏老师告诉我们,诗藏在万物之中,想要感受到诗,就要感受自然,融于万物。诗歌的张力不取决于被形容,苏老师提到,喜欢用华丽的辞藻堆砌是初学者的通病,而诗的魅力恰恰是来源于被解读性。例如张枣的那句“梅花便落了下来”,每一个人读到这句脑中的画面都是不同的,梅花的眼神,背景,树下是否有人,梅花的形状……这才是诗带给读者的张力与可讨论性。
回到小说工坊,苏瓷瓷老师走到台下,询问同学们作品创作时所遇到的困难。在大家一一阐述后,苏老师笑着说:“这是写作必定会经历的事情,而正是这些事情,才能促进大家成长。”随后,苏老师又梳理了本学期大致的教学规划,将小说工坊的原创小说进行展示,这对学生即是挑战,也是一次锻炼,相信在这学期过后,我们将从过往的自己中快速成长并蜕变。
这个学期的小说工坊,还迎来了《故事写作》课的周昶婷老师,她个子高挑,有颜有才。课开始时,周老师先是向大家介绍了她自己的经历,又提出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她将两者进行比较,告诉同学们:一个是在讲述真实事件,而另一个则是人为处理过的人和事。这既让大家熟悉了老师,同时也将文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最后,周老师为了在往后的创作中让同学们更容易带入角色,设置了小剧,让同学们进行了角色扮演,大家笑得前仰后合,太有趣了。作家班的课,永远不会让人失望。
而在非虚构工坊的《故事写作》课,周昶婷老师则是引领着同学们,依小组续写故事,小组内讨论纷纷,都创作出了不错的小剧,其中有三个小组还将创作的剧本表演出来,为课堂更添了几分精彩。
可爱风趣的刘聪慧老师来了,这是一份上学期留下来的亲昵与熟悉。她脑子里就像装有一台高速播放器,古今中外,各种故事信手,不,信口拈来,让同学们对她有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由衷赞美。
虽阔别一个大寒假,但在王恒绩老师的课堂上,同学们永远是沸腾的。王老师公布了本学期的三大项任务,尤其说到会带领大家到合川校区采访大三大四的学长学姐时,班上炸开了。王老师说,我们是非虚构工坊,主旨就是要“张开嘴,迈开腿”,所以我们将长期采写《我在书院读大学》这本书的主人公,他们在太阳澳门集团网站的蜕变和喜悦,启发与成长经历,都是我们想要的素材,除了微信公众号首发外,优秀作品将结集出书,还有稿费可拿。同学们显得十分激动,不知合川校区的学长学姐们看到这条新闻没有,我们大声告诉你,綦江校区作家班非虚构工坊的学弟学妹们来啦!
优质课程,时光总是飞逝,晚上10点半整,下课铃声响起,今晚的课程到岸,却只是一个开始,就像此时的春花,刚刚绽开一片粉红。同学们与春天见面,拥抱春天,注定能在高处相见。
撰稿:刘毅增 杨云涵 杨致凌 钱明钰 苏菲 旷纹平 谭蝉蝉
摄影:韦爱莲 李博文 蒋汶豪 王诗怡 谢明月
上一条:【就业创业】就业沙龙第145期 —— 参加模拟职场大赛的必备技能
下一条:【志愿服务】诚信笃行,“质”在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