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周五晚上,张林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创意写作思维训练第八课——《寻找》。作为綦江校区作家班戏剧工坊的学子,我们在这堂课上受益匪浅,明白了何为“文学中的寻找”。上这样的思维训练课,真的是太刺激了,想开小差都困难,课程一直让我们在故事的漩涡中旋转。旋转完了,全身虚脱之后又无比轻松。
首先,张林老师说,我们进行文学创作前,要先弄清楚我们写什么,然后为我们的写作准备相应的素材,就像一名厨师,做每道菜之前,得先把所有食材准备好。“文学中的寻找”是一个作家在写作前为自己的作品寻找“食材”,这种寻找不是盲目无序的,它有着强烈针对性和明确目标。
好的故事都有一把钥匙,可以打开写作的秘密
正式讲课前,张林老师给我们播放了《嫌疑犯X的献身》的电影解说视频,并让我们分组讨论,让我们思考从该电影的哪些地方能看到自己人生的影子,或者说从哪些地方促使我们反省自身。
五个小组在激烈争论后,各自秉持着心中的答案,有的同学从电影里看到了爱情,有的同学看到了孤独,有的同学看到了人生的艰辛。张林老师听我们分享完各自的想法后,说:“好的故事都有一把钥匙,可以打开作者创作时隐藏的秘密,那么这部电影的钥匙在哪儿?在‘不信’俩字,教授不相信那个数学天才会用拙劣的手法杀人,这种怀疑促使他一直追寻真相,从而为整个故事的发展提供了最大的推力,‘不信’俩字成了打开事件真相的钥匙。”
旁听生马文博同学为张林老师的观念作了补充,说电影里还有一把钥匙,就是“被需要的感觉”,张林老师赞赏了他的观点,还说:“有时候,被需要是一种爱的表现,也是许多人人生的价值所在。因为被需要,主角才义无反顾地拯救邻家母女,甚至不惜为此杀人。”
为了找到秘密,我们要准备什么
做完电影的解说后,张林老师抛出了另外一个问题:“假设你最好的朋友死亡了,警方认定是自杀,可你过于了解你的朋友,认为他不可能自杀。如果没有警方的帮助,你想要揭开你朋友死亡的真相,你该怎么做?如果把那个解谜过程当成写作过程,你需要做哪些准备?”
张林老师想要把我们每个同学都变成侦探,让我们从各自的理解出发,用自己的方式,寻找事件的真相。每个小组又展开激烈的争论,最终各自都给出了答案,有的说要了解案发现场,有的说要查出朋友的社交账号,有的说要通过“天网”查询朋友曾去过哪些地方……
张林老师把所有答案都列在黑板上,说这些内容都是我们创作前需要寻找的,可是还不全面,我们要分为外在和内在两个部分去寻找。外在的话,要了解人物所处的社会背景、家庭背景、风俗习惯、人际关系、社交方式、情感情况、自然环境、教育情况、爱好、活动范围、收入来源等。内在的话,要明确你的记忆、你对朋友的情感、你对朋友的关注点、朋友对你情绪和情感的影响……
随之,张林老师逐条为我们进行讲解,并告诉我们如何把“朋友”的故事与我们自身的人生经验打通,找到外在和内在的连接点。
在这堂课上,我们如同乘坐过山车,进入激烈的头脑风暴中。可是张林老师不准备就此打住,他立马给我们开了个脑洞:“如果你的朋友死了,警方认定是自杀,你了解自己的朋友,认为他不会自杀,你想要解开朋友的死亡之谜,调查的过程中,却发现你的朋友并没有‘死’,他就在你身边,为什么?”
等同学们讨论完毕,张林老师又抛出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当故事走向了“双重谜面”,你要寻找的东西还是前面所述的那些东西吗?第二个问题是:进入第二重谜面的时候,你最急切想要知道的信息是什么?第三个问题是:你有办法让故事进入第三重谜面吗?
张林老师带我们寻找文学的钥匙时,自己也化身为钥匙,试图打开我们思维的锁,让我们在一场接一场的头脑风暴中寻找到文学创作的秘密,接受文学的洗礼和故事的冲击,使得创意写作思维训练这门课程充满迷人的魅力。
(2021级创意写作学院作家班戏剧工坊 张泽星、徐明珠 撰稿)
指导老师:张林
上一条:【教研活动】迎评估,促提升—信息安全学院召开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推进会
下一条:16期|书院印迹:十一月綦河书院功能室使用报告,“河马先生”同你一起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