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革命先烈,传承红岩精神,2023年4月7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的“走红色之路,寻红岩精神”为主题的学习实践活动在渣滓洞看守所旧址圆满结束。本次实践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信息安全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就业创业助理团、传承导游社的同学们协同参加。
下午14:30,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王郡老师、吴雪娇老师、汪姝丹、潘家玲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来到渣滓洞看守所旧址。由于当日参观游客过多,在老师们的组织下,同学们开始了对渣滓洞看守所旧址的自由参观。顺着路线,同学们首先参观了渣滓洞集中营的外围环境,包括道路岗亭、机枪扫射点、外围碉堡、希望逃生墙等,了解了当时革命先辈们被关押之地周围严酷的监控环境和国民党反革命分子为了防止关押看守的革命者越狱逃脱所建立的严密监控措施。
随后,同学们来到渣滓洞集中营外院,即特务办公室、刑讯室、看守所长室。同学们在“青春一去不复返,仔细想想,认明此时与此地,切莫执迷”的标语前驻足,也在摆放着各类刑具的刑讯室里沉思,想象着革命先烈们在此受刑的场景,感受着革命先烈们不惧痛苦、坚定信念的精神。最后,同学们来到内院这里有16间男牢,2间女牢。同学们认真地阅读墙上烈士们的生平事迹,看着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而牺牲在黎明前夜年轻的生命,不少同学红了眼眶。
参观结束后,戴雨作同学说:“历史老师让我们在书本上勾划的重点,原来是革命先辈们热烈的青春。我们活在和平的年代,回望革命历史时已经知道革命结果,但是先辈们在当时的年代并不知道中国共产党是否能成功,他们只凭一腔热血和坚定信念,甘为祖国献身。”张小川同学也表示通过本次参观,对革命年代的印象更深刻,也更加钦佩革命先烈们的牺牲精神。
实践基地参观学习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大思政”格局下践行学校完满教育理念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启第二课堂的实践之一。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投入资源,将实践活动更好地融入思政课堂,为学校完满教育贡献力量。
文:吴雪娇
图:戴雨作
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
上一条:【学院就创工作】聚焦就业 提质增效——大数据与计算机科学院召开2023届毕业生就业促进会
下一条:【通信风采】拓宽专业视野,筑造辉煌明天——陈国平教授在綦江校区进行“基于全可编程FPGA SoC电子信息系统仿真与设计”专业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