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划过天际,带来转瞬即逝的美丽;文化湮灭历史长河,留下曾经辉煌的建筑。每一个建筑,都是一本充满韵味的书籍,不但要看它的样式,更要用心去感受它的意义。4月8日下午4点,文化太阳澳门集团网站云讲座迎来了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冯原教授为我们带来《样式与观念:如何解读建筑的意义》主题讲座,与同学们一起解读建筑深层的文化意义。
视觉现象林林总总,包罗万象,冯原教授选择了最大的人工造物——建筑作为本次讲座的主要讨论对象。建筑并非只是一个建筑师所设计的结果,是多种力量汇合在一起博弈的结果。什么是样式?什么观念?以人为例,样式就是人的外观、外貌和长相,观念就是名字。建筑也是如此,但是我们需要用文化的钥匙打开建筑深藏的奥妙,并试图揭示其内在问题。冯原教授认为我们正是在将样式与观念匹配的过程中,对事物赋予了不同的意义,由此呼应了讲座的主题“如何解读建筑的意义”。
冯原教授为我们展示了一张图片,同学们不假思索的说出图中的地方是巴黎,因为图中的建筑是埃菲尔铁塔。事实上这个铁塔只是深圳主题公园世界之窗的仿制品。正是因为埃菲尔铁塔已经成为了巴黎地标性的建筑,它的出现使我们首先联想到了巴黎,诸如此类的还有罗马斗兽场,佛罗伦萨塔楼等。在不同的情境中懂得如何辨认建筑与城市的关系对于理解建筑学而言是必要的。
路易斯·沙利文曾言:“历史上的杰作都是结合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完成的,并不具有绝对普遍性的价值。”冯原老师将巴黎的凯旋门与平壤凯旋门进行了对比说明,随后加入了韩国的崇礼门,展示了即便是相同类型的建筑,由于所处的文化环境不同,地区不同,每个建筑背后的意义也不尽相同,把它们交换位置,能明显的感受到一种不匹配。这就是样式与观念的融合,建筑与文化之间息息相关。因此,各种支配建筑的力量都试图通过建筑的存在方式来显示它们的存在。
在讲座接近尾声的时候,冯原老师再次重申了样式的三种对称,意识对称,等级对称和个性对称。对此做了总结,建筑是在一个脉络中不断发展的结果,解读建筑的意义,其实就是把握呈现意义的语境,与其说是把握建筑本身,不如说是把握呈现意义的语境,所谓的“样式—观念”归根结底就是如此,掌握语境进而规定意义。
建筑是一种文化,是构成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意义和精神表达的追求。建筑的发展历史反映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而每一个具有地标性和历史性意义建筑的背后都潜藏着设计者的精神灵魂,记录着建造者的丰功伟绩。这才是建筑的意义。
撰稿:邱子怡 夏菡悦
图文:唐云霄
校稿:雷任涵
名师课堂办公室
上一条:55期|书院印迹:故事茶馆第12话——嘘,茶馆里有“鬼”
下一条:【社团活动】我为同学做件事|青年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养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