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远景学院(綦江校区)基础课程教研室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个人能力,促进学院各通识课程的发展,帮助教师们为未来参加课程思政建设、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和各类教学比赛做好准备,学院组织全体教师于2023年3月29日下午4点,在智者楼406举办了教师研修分享会。在此次活动中,陈彦瑾、邓锦莹和唐智盟三位老师分别分享了他们的外出研修内容和赛课比赛经验。
陈彦瑾老师在教师研修分享会中分享了自己参加的“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内涵与示范课建设”研修会中,曾利娟教授和梅德明教授的主讲内容。她提到,课程思政建设必须有坚实的理论支撑,才能实现广度、深度和高度。接下来,陈彦瑾老师从课程概述、目标、内容、方法、效果和特色六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曾教授讲座中关于如何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她总结道,通识课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文史哲法政文化知识,并能将学科内容和思政元素紧密融合,才能建设好一门课程。同时,建好一门“金课”的关键之一,在于教师具备超前理念、创新设计和个性突出的课程建设能力。
邓锦莹老师分享了她参加的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线上培训活动。专家评委对于比赛的赛制变革和新的要求进行了深度解读,并为参训者提供了备赛指导。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国家级赛事,已经进行到第三届。本届大赛与前两届相比,进行了重大调整,特别是对于“四新”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设立了“课程思政”赛道,对于教学创新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邓老师随后与大家分享了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具体流程、所需材料和评分标准,反馈了专家评委们在创新大赛中经常遇到的教师教学问题。如果老师们能够注意到这些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相信就能实现课程建设的提质升级。
唐智盟老师作在分享会上详细介绍了自己参加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的经验,分享了比赛的核心理念、参赛人群、比赛流程、评分细节等内容。同时,结合自己获奖的课程《博雅英语(1)》,分享了创新实践和研究经验。她表示,该课程结合“POA理论体系”,提出了“以产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通过情境教学和互动策略,在自然的学习环境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学习。在分享会上,唐智盟老师还详细介绍了自己的项目设计思路、实现过程和获奖经验,并与现场教师进行了交流讨论,鼓励教师们在教学中注重创新与积累,不断深入探究教学中的问题,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本次远景学院(綦江校区)教师研修分享会秉承了“走出去、引进来”的精神,将教师外出研修所获得的新知识、新观点、新方法引入到学院教学和建设中,为学院建设增添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此次分享会全方位地丰富了我院基础课程教研室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视野,展示了远景学院对教学工作和教师个人发展的高度重视,以及对不断推进和完善我院通识课程建设的坚定决心和实践。
撰稿人:陈彦瑾、唐智盟、邓锦莹
上一条:【马院之声】 文明綦江,你我共建 ——马克思主义学院(綦江校区)携手新兴社区开展文明城区创建志愿服务活动
下一条:【剧场管理】3月活动日记|大学生剧场管理团队首次月末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