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喜迎党的二十大,促进乡村振兴,同时切实落实202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2022年7月9日,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赓续红粹,移綦黔行”党史学习教育团走进社区,深入贫困家庭,将志愿者的温暖传递。
关爱留守儿童,万众一心加油干。有一群孩子叫留守儿童,有一片天空叫留守天空,留守儿童为爸爸妈妈坚守的那片蔚蓝而又寂寞的天空。水乡镇有这么一群孩子,父母背井离乡,他们一双双稚嫩的手也被生活烙下疤痕,却咧嘴对着镜头,羞涩地感谢志愿者们。董纯理父亲外出打工,他出生的那天即是母亲离世的一天,爷爷也长时间在外做农活,平常就和姐姐董纯芳相依为命。志愿者们拨开留守儿童头上的乌云,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谈笑间,房间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逆水行舟,为梦呐喊。志愿者们还去拜访一个聋哑小女孩的家,志愿者们到达时,她还在认认真真地写着作业,虽然听不到志愿者所说的是什么,但她仍然微笑以对,并刻苦做着作业。志愿者们辅导她完成作业时,她也在旁虚心听着,宋濂求学也不过此。做失败的人很简单,做成功的人却很难,但是奇迹的花朵只会在逆境里绽放,愿她能尽最大的力量去征服逆境,去守望花开,成为她心目中想要达成的样子。
将善意传递下去,让温暖普照四方。志愿者们走进贫困户中去,走访慰问贫困户,详细了解他们家中的境况跟出现的问题,尽一份绵薄之力帮助他们。其中有位身患血友病小朋友,虽然家中条件不好,但他也想要加入中国青年志愿者,同跟哥哥姐姐们一样为社会服务,帮助有一定需要的人士,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扶困者志,传善者花。志愿者们在用热情温暖他人的时候也不忘宣传党史教育,让人们了解学党史,学习“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感悟党之初心;学习“学史明理,学史增信”,放飞理想信念,志愿者们自己也做到“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担起自身的时代重任。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赓续红粹,移綦黔行”党史学习教育团在这次走访活动中也学到了很多,新时代的青年需担负使命,坚守初心,心怀理想,外向新时代的大门,迎着光,向着美,朝前进。
(撰稿:杜嘉莉 摄影:朱雅馨、李剑锋)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团总支供稿)
上一条:【志愿服务】让文化“软实力”成为乡村振兴“硬支撑”
下一条:【志愿服务】探神秘文化,寻古今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