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澳门集团网站

太阳澳门集团网站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太阳澳门集团网站资讯 快讯 正文

快讯

【创意写作】“如何从阅读中汲取养分”——作家班非虚构工坊《创意阅读》课程体验

2021-11-23

随着冬日的到来,綦江变得寒冷起来,绵延不绝的雨天让我愈加渴望晴天的到来。但是阳光依然是少有的,不过没关系,我已经在别处寻到了阳光,让我这株小苗在光合作用下慢慢成长。回想起笔试面试到上第一堂课,再到现在,如同梦一样奇幻。至此我已经来作家班一个月了,班里的每位同学对于我不再是一个名字而是一个立体的人。而《创意阅读》课程也已经到了第七课了,我和几位同学聊起了令我们印象深刻、收获最大的那节课,以及那些难忘的瞬间。


收获最大的一节课——如何读?读什么?


关于如何读,读什么,我一直都很有困惑,所以第一堂课我就充满了好奇。说实话来到作家班我一直觉得是自己的运气,我没有读过太多经典书目,我看电影,看综艺,喜欢脱口秀,但是这一切好像都和写作无关,当老师问到“对你们影响最深的一本书或者一部影片是什么?”的时候,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这一天正好是万圣节,这一天李老师用有趣的万圣节抽签的方式抽到了我,我只能回答说“老师我能讲影响我的一些歌词吗?”李老师微笑着点点头说“当然可以,要知道获得2016诺贝尔文学奖的鲍勃·迪伦可是摇滚、民谣艺术家。我们的阅读应该不限制文体,重要的是你从中学到了什么,重要的是你要将读者思维转变为作家思维,从每一次阅读中汲取写作的养分。”



这一节课我知道了,原来小说、电影、诗歌、非虚构的阅读都是不冲突的,甚至于脱口秀、游戏、动漫中我们都能有所收获,重要的是我们要以作家的眼光来阅读,我们要从不同文体中发现它们的精髓,思考关于主题、矛盾冲突、构思、叙事手法等写作技巧。


激动人心的一节课——从《肖申克的救赎》到小剧场演绎


袁康:

又是一个静谧的周日,晚风拂过仁者楼的脸庞,带着些许清凉。我与众多创意写作学子一样,陆续走进了作家班的课堂。

今日李慧文老师的《创意阅读》课带领我们鉴赏了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情节与冲突,作为经典影片同学们对对其纷纷议论,发表了对其冲突与转折的看法。李老师站在我们中间,观察着我们每一个人讲到:写作要学会布局,写作布局过程有素材的选择、情节的设置 、结构的设计和谋篇布局整体观。随后为我们讲解了何为冲突,以及冲突的类型。

通过学习后,我感受到了文学与艺术作品所包含方法技巧的丰富与巧妙,不禁感叹,原来《创意阅读》要这样读,收获良多,对于日后的文学创作又多了几分信心和希望。

当课堂小剧场那一张PPT出现在屏幕上时,每个人的心都开始激动起来。如果你是小说家,你正在写一个关于丈夫出轨的故事,丈夫接到了一通电话,你该如何让主人公脱离这个情节,进入下一环节?我们在课堂上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尽情发挥,一段时间的讨论后,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始了剧情表演,作为表演者之一的我,根据李老师在课上所讲述的方法结合组内讨论出的创意,我(丈夫)与我的搭档(小三)上演了一出妻子逮住了小三,逼迫她按照平时联系的方式与我通话,妻子则在小三旁边录音获取我出轨证据的故事,表演过程欢笑不断,同学与老师其乐融融!

《创意阅读》课上我学会了表达自己,展现我们的奇思妙想,将知识用有趣的方法付诸实践。


打开思维的一节课——芥川龙之介《竹林中》视角解读


   罗天柱:

许是久旱逢甘霖,像是如沐清风般。——这是我对作家班非虚构工坊李慧文老师的阅读课最直接的感受。

周五晚的这堂多视角写作作品《创意阅读》课,伴着这口可爱的乡音,我们走进了芥川龙之介的《竹林中》的世界。整个案件是一个叙事的迷宫,全篇七段文字有七个视角,我们师生一同站在四个案件证人以及关键人物大盗多襄丸,被害者妻子真砂、被害者借巫女之口的多个视角,深刻剖析了这一作品的成因。

随着李老师缓缓的讲述,恍惚间一阵清风拂来,我们瞬间置身于这一悬案的竹林之中,可明明是命案悬疑作品,我们却毫不胆怯,一个一个视角地梳理,追寻真正的答案。

大概是我们写作视角以往过于的单一,李老师带我们去竹林中神游一遭,像是久旱逢甘霖的滋润,我们都打开了所谓的格局

李柯伶:

作家班开班以来,每节课都有不同收获,但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第六课多视角与冷酷。李慧文老师以《竹林中》为例,分析文本中各个角色的阐述,在各个人物能够自圆其说,却又相互矛盾中展示出了人性中的利己主义。而后李老师又通过一个视角的练笔引向写作实践,让我们根据下面的故事情景,选择一个视角讲述一个故事:嫌疑人W前往女友的公寓,在公寓楼下,警察将其捕获。

通过对这种独特的叙事视角和形式的学习,很好的拓展了我写作的思维,在以后提笔文章时我会选择先从多视角入手,对文章创作进行整体思考,避免局限思维,更好把握文章布局。



发现问题的一节课——从阅读中来到写作中去


我觉得《创意阅读》课堂最为神奇的地方在于,现学现用,从阅读中来用到写作中去,让我们起初的一个创意萌发生成一个文段,一个故事抑或一首诗。比如在第七节课上,李老师让我们先对自己的梦进行场景描写,接着又带着我们阅读了张爱玲《金锁记》,从张爱玲的语言中发现原来细节的刻画是可以如此细致,对比自己的语句立刻就能发现问题,接着修改后语言就大不同了。

而写作研讨更是能直接发现问题的一节课,李老师指出我们在格式、情节、容量、线索等方面的问题,直击要害。李老师说我们大致可以分为强叙事型和强描写型,我发现我是倾向于强叙事的,但是我的逻辑性差,线索与线索之间关联性弱。李老师便给我建议:“注意写的时候转折事件和普通情节的叙事比例。还有容量的问题,这个预计要写多长呢,建议根据容量来构思故事的长度。另外可以像课上分析《肖申克的救赎》里的冲突一样,找出几个时间点然后选出冲突线索,确定写哪些情节,什么顺序。”




所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便是我对《创意阅读》课程的感受,在这里我开始重新审视那些经典作品,在这里我知道了阅读不是读完一本书,而是从作者视角来解构一本书的创作过程,何其有幸在这里重拾热爱,为一个个创意添砖加瓦。



创意写作学院供稿

(撰稿:2021级创意写作学院作家班非虚构工坊学生袁康、罗天柱、李柯伶)

指导老师:李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