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养数字经济时代的高情商经营管理者,让学生在学校就能拥有专业的实践平台,戏剧影视学院特成立专业工作室并入驻书院,经过20余天的筹备与把控,工作室顺利完成了预案敲定、书院选址、方案洽接、招新宣传与面试等重要环节。目前,工作室雏形初显,戏影学子的乐学平台即将在书院开启。
9月23日上午9点,戏剧影视学院副院长王芳携学院全体教师在实训楼S1404办公室开展工作室成立专项会议,研究和探讨学院工作室的成立规模和发展方向,王芳副院长重点强调:“成立学院工作室‘三好’:一是对学生专业成长好,二是对老师个人发展好,三是对学院品牌推广好!”
会后,学院教师在王芳副院长的带领下,一同来到各书院参观选址。綦河书院综合办主任卢柯毓、瀛溪书院发展导师邹洲全程为老师们讲解各功能室的设施与布局,学院老师与书院老师相谈甚欢,十分看好工作室的发展前景,最终与瀛溪书院达成了合作意向,完成了工作室的选址。
9月28日至10月8日,工作室进入招新宣传环节,学院老师通过云上第一课、新生见面会和戏剧影视学院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广泛宣传,吸引了大量工作室粉丝。
经过一系列前期准备和宣传,10月12日起,工作室正式开启成员选拔阶段。工作室小组深谙根深而枝叶茂的发展之道,因此针对成员选拔这一至关重要的环节进行了严谨入微的筛选和把控。
为了实现选拔活动的行之有效与秩序井然,学院工作室小组在李如冰副教授的带领下开展了一次招新专项会议。本次会议围绕着作品征集与选拔制度的详细规范展开,对后续正式的选拔活动进行了前瞻性的考量与设计。李如冰副教授认为,崭新的工作室更需要一副崭新的面貌,而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态度与秩序,都需要从初始阶段,于各处细节中展现。因此,工作室小组根据学校防疫政策,详细规划了选拔活动的流程及相关职责划分,以分组、分时、分地的形式进行作品征集与现场考核。
作品征集的相关消息一经发出,同学们纷纷响应,线上报名、线下提供作品的方式进行登记,总计报名人数达80余人,收取作品200余份。面对同学们的积极响应,工作室相关负责老师们倍感欣慰。刘亭宇老师感慨道:“正是因为学校大力推行商科教育和完满教育,才使得同学们对这种高度实践性的培养方式产生了浓厚兴趣,并愿意身体力行参与进来。在我校优渥的完满教育土壤中,戏剧影视学院工作室必定能蒸蒸日上,并与学校的四位一体教育理念完美融合,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0月13日晚19点,戏剧影视学院工作室的线下面试如火如荼地展开。为了配合学校相关防疫政策,本次面试活动分别于綦河书院二号楼D区“两句演讲培训室”、“南渊创写活动室”以及“实训楼S1404”三处地点、3个时段分批进行,做到分组、分时、分地,每组面试不超过10人。在短短三个小时内,老师们抱着满心期待,同学们怀揣一腔热情,大家欢聚一堂。文案组进行了文学探讨与佳作赏析;视频组和摄影组进行了短视频作品的赏析与摄影技巧的指导;动画组进行了紧张刺激的角色速写测试;插画组则开展了插画构图设计的技能交流切磋。同学们有备而来,各显神通,在三个小时的欢声笑语中体验了知识交流与技能切磋的快乐。
面试结束后,工作室小组对面试作品与学生表现进行了综合的考量,经过商讨,工作室最终决定录取34人,这也标志着戏剧影视学院工作室的第一阶段招新工作正式落下了帷幕,同时工作室的发展也即将迈入对下一发展阶段的展望和规划。为让同学们提前感受真实工作氛围,适应社会步调,工作室成员将有一个月的“试用期”,在此期间,同学和老师可以通过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双向选择。
结合学校“生活在书院,学习在学院”的培养策略,我院将工作室扎根在书院,使实践融入学生的日常点滴,以达成专业与书院文化深度融合的目的。后期我院会将数字图像处理、摄影等专业课程深度植入到书院文化建设,从而达到学院教育与书院建设双融合。
工作室将作为戏剧影视学院“专业教育+商科教育”的培养试点,以项目制的运行模式展开,将具体项目带入学生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专业与能力的双重训练,成为内外兼修的高复合型人才。借助学院优势,强化书院合作,工作室的成立为商科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提供了良好的培养土壤。紧跟时代趋势,讲好戏影故事,戏剧影视on the way!
上一条:【艺术实践】“音为梦想·应韵而声”校园十佳歌手大赛三院联合选拔赛
下一条:【学院动态】“疫”散花开,共克时艰——艺术传媒学院支援学校第三轮核酸检测工作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