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营造良好的学术气氛,创意写作学院于11月16日下午在线上举办了本学期第六次学术讲座——由段瑶老师分享获第7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又获第62届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外语片提名的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创意写作学院全体教师参加了本次线上教研活动。
参与线上教研会的全体教师
段瑶老师先从经典的剧作结构理论——三幕剧讲起。三幕剧是常见的7个叙事结构之一,是对“一个故事必须有开头、中间和结尾”的流行概念的深度挖掘,并进一步界定了每个阶段必须发生的具体情节事件。传统的三幕剧包括“第一幕——设定:提示,诱发事件,第一个情节点;第二幕——冲突:上升的行动,中点,第二个情节点;第三幕——结局:预高潮,高潮,收场。”段老师将每一幕的具体情节点一一列出,并用图片的形式展示。
接着段老师罗列出三本阐述剧作方法的书籍——《救猫咪》《作家之旅》《故事策略》,并将每本书中节拍点的具体安排情况做了对比分析。随后,段老师结合电影剧本《放牛班的春天》着重讲解了剧本与《救猫咪》中相同与缺失的节拍点。
段老师讲完了专业技术,再讲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的艺术性和思想性。1949年的法国乡村,克莱门特·马修(杰拉尔·朱诺 饰)好不容易成为寄宿学校的学监。这里的学生大部分是难缠的问题儿童。克莱门特发现校长以高压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但以暴制暴,效果并不好。马修尝试用自己的方法,闲时创作一些合唱曲,用音乐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这当中,一个最大的麻烦制造者就是皮埃尔·莫安琦(尚-巴堤·莫里耶 饰),皮埃尔拥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却有着令人头疼的性格,谆谆善诱的马修把皮埃尔的音乐天赋发掘出来,同时他也与皮埃尔的母亲产生了一段微妙感情。最终,孩子们稻草变黄金,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向被迫离开的马修致敬。
段瑶老师总结道,剧本中节拍的省略并不代表功能的丢失。优秀的艺术片也会在故事创作中与节拍点不谋而合。就像宫崎骏导演,他并没有深入研究好莱坞工业化的节拍方法,但与节拍的重合率却高于70%,这也说明优秀的导演很懂故事原理。
段瑶老师的分享结束后,各位老师纷纷发言。王恒绩老师说自己非常喜欢这部作品,直言我们高校教师与剧中马修的职业一样,同样都是授业,马修可以无差别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我们也要用爱感化我们的学生。段老师今天的分享沿袭作家班的授课模式,先采用《思维训练》的教学方法打好理论基础,再在此基础上深入文本,分析剧作结构。很不错的尝试。
李慧文老师说,自己在给作家班讲小说结构时有用到段老师分享的三幕式结构,用这种方式授课十分清晰,特别适合在课堂上使用,极大地方便了学生欣赏文本和自我创作。萧老师与刘明老师等其他老师也表示自己受益匪浅。
线上教研会结束了,大家隔着屏幕相互祝福,期待着疫情可以早日消散,不负阳光,不负爱。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撰稿 创意写作学院教师 段瑶
供稿 创意写作学院
上一条:【名家大讲坛】悟百家之学,获人生之慧
下一条:【竞技体育】抗疫抗抑增免疫,强身健体炼意志——记竞技体育中心抗疫特别行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