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响应国家对于“未成年不良行为人”的关注和帮扶,关心关爱“问题少年”回归社会;同时为了增强学生在实践写作中的体验,学习采访及收集整理素材的能力,深入生活,体验生活。12月19日,太阳澳门集团网站创意写作学院的教师、作家毕然老师带领创意写作团、2021级儿童文学工坊的全体学员、助教及民革合川区高校支部的教师们来到合川区工读学校,进行“一对一”帮扶的“阳光爱心行动”,目的是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进行爱心教育;同时创意写作学院作家教师毕然老师将2021作家班儿童文学工坊的写作课堂带入合川区工读学校。
天刚蒙蒙亮,同学们就已经踏上了前往合川区工读学校的旅程。毕然老师为工读学校的学生们准备了许多慰问品:零食糕点、小吃饮料、水果,还为他们准备了一套图书作为礼物。我们在学校的大操场上看到了三十多位个头大小不一的学生,他们穿着一样的衣服,有的个头瘦小,看起来就像四五年级的小学生。有的身材高大,看起来是高中生的样子。在操场上进行了“阳光爱心行动”的慰问活动,原本阴沉的校园似乎因为我们的到来而变得充满了活力。
托尔斯泰曾说:“幸福的家庭大都相同,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在会议室,合川区工读学校的副校长蓝梦宁老师为我们介绍了学校的情况,以及讲解了在采访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语重心长地说:要保护这些未成年的学生,同时也要保护我们自己。最后蓝校长再次强调,在与其交谈中要注意不要泄露个人隐私,以免给自己带来不便。
邀请工读学校资深的老教师陆华老师讲述了学生的情况,陆老师说自己在这儿已经工作了二十多年了,在这里一百个学生就有一百个状态。其中一位学生因家贫穷,父母双亡,成长路上没能得到正确的引导,而走上了偷盗之路;另一位学生则家庭条件非常好,却因为父母过于溺爱,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加之父母关系不睦,导致孩子心中暴力因子增加,最终走上斗殴,甚至因一件小事而当中殴打自己的父母。
听了陆老师的介绍,让原本对工读学校及学生状况一头雾水的我们,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也默默地调整着自己采访的策略。虽然在之前,毕然老师做了很多准备,并提前讲述了在实践采访中如何与人沟通、怎样“破冰”?如何开启对方的“话匣子”?如何采集自己所需的素材?同时,毕然老师讲述了采访要点、方式、目的和注意事项,并设计了两个表格供我们目标明确的询问及记录采访内容。本次采访实践的目的是要弄清楚这些不良行为少年的情况以及悲剧的根源所在。毕然老师给了大家充分的自由,让我们勇敢的尝试第一次,用自己的方式,开启自己新的篇章。
这些都给同学们打了一针强心剂,大家怀着既兴奋又紧张的心情走向封闭管理的学生宿舍楼。
采访开始了,我们按照事先分配好的两人一组,分散在各个教室及教师办公室里,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采访。听到楼上有列队声及脚步声,随着脚步声越来越近,第一批接受采访的学生走向我们。
准备充分的同学很快就开始了沟通,记住老师的话,先要拉近彼此的距离,这些学生并不像想象的那样沉默,反而有些善谈,在大家聊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忘记自己的任务。
其中有一组同学准备了小零食,这些小零食很快就拉近了与被采访者的距离,问到他最近的生活,再提到以前的生活,话题就这样展开了。
当然也有进行的不顺利的小组,整个一上午,才取得一点儿收获,进度缓慢,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同学感到有点沮丧,分析是因为采访者自身性格内向还是问题设置不到位呢?在询问的过程中常常出现沉默的尴尬状况。
与此同时,毕然老师和杨玥老师也在采访工读学校的老师、保安以及驻扎的辅警。她认为要从不同的视角、不同方向,全面、客观、多方位、多视角的去了解这群学生,力求做到客观公正,不带任何偏见和有色眼镜。
午饭后,毕然老师召集大家到会议室,耐心关切地询问我们上午采访的情况和进展,希望大家抓紧每一分每一秒,说说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和困惑。她对我们上午采访时发生的问题一一进行解答,并教授了具体应对的方法。对于采访中出现的矛盾点及如何获取采访素材给予了可借鉴的指导。毕然老师鼓励我们下午接着采访,突破自己,并引导我们总结和吸取上午采访的得失与问题,矫正错误的思路。
下午,我们开始了第二轮和第三轮的采访,进度慢的同学提出想继续和上午采访的孩子深入交流的请求,在得到指导和总结后,同学们很快便进入了状态。这一次,这批学生在与我们的交流中打开了心扉,畅所欲言。我们从中了解到,他们的想法、原生家庭、进入工读学校的原因,以及他们对未来的看法、人生的方向等,看到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看到了他们背后悲惨、伤痛的故事,也分析了造成他们不良行为的真实原因。
大家接触到了与我们完全不同生活状态的学生,他们的遭遇、他们的人生和际遇,如果不是亲耳听及,我们的想象力是很难想象出这样的故事的。生活远比小说更为荒诞、离奇。我们在这个采访、观察的过程中受益匪浅,获益良多,同时看到了社会更多的侧面以及不同层面的故事。
此次外出采访的实践课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我们第一次的采访实践,不仅让学生们勇敢的迈出了第一步,而且还为以后创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不管是之前的准备、问题的设至,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还是临场的应变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可喜的是我们也从中获得了成长,得到了写作素材及人生感悟。虽然,我们第一次的采访还没有做到尽善尽美,有一定的迷茫和失误,但毕然老师全程陪伴着我们,她会即及时的指导、纠正我们,并将失误降到了最小程度,使每一个同学都学习到方法和技巧。
同时,由于我们的到来,使得工读学校的学生们感受到了关爱之情,他们在向我们倾诉的时候,情绪得到了宣泄与疏解;有的同学帮助学生梳理自己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问题;还有的学生经过同学的采访与了解,在叙述的过程中已经有了新的认识和方向,他们会后悔自己过去的莽撞和冒失行为,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好孩子,与自己和家人达成和解,和睦相处。
转眼间,已经下午五点多了。同学们虽然感觉意犹未尽,与工读学校的学生热情话别。当我们离开的时候,太阳突然露出了笑脸,彷佛对我们的爱心行动表示赞赏和肯定。当我们回头看到隔着宿舍楼的栅栏,那些向我们不断挥着的手臂,内心有着很多的感触。
在本次作家班创意写作的户外课堂中,同学们从学校的象牙塔走出来,迈开脚步,完成了自己深入社会的第一步,有很多思考和感悟,希望下次能在小说中看到。也希望工读学校的学生们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阳光自信地回到原本正轨的生活中,不畏风雨,健康成长。
我们迎着晚风,拉着毕然老师的手,在与工读学校学生们的挥手中,结束了此次采访。
撰稿:姚梦蝶
摄图:李竺轩
(创意写作学院供稿)
上一条:【89期│全生异科导师】防诈骗,讲诚信,寄未来——异科导师卢镜囡开展班级集体活动
下一条:【大咖阅读】“读大咖,记心得”——马克·扎克伯格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