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澳门集团网站

太阳澳门集团网站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太阳澳门集团网站资讯 快讯 正文

快讯

【创意写作】让我们鼓起勇气,翻越高墙——记别具特色的2020作家班类型小说工坊课

2021-06-24

“历史,启示,未来”,这宏大而深刻的话题三者是怎样存在,又有什么必然的关联?这是2020作家班类型小说工坊专题十的专题探讨,既有深意,又切合创作的实际。6月18日晚,在太阳澳门集团网站北山斋A201,学生和教师一起分享这场深刻博大而丰富的文学盛宴。

“历史不仅仅只是一个时代的过去,也是个体的过去。”学生助教林阳以此拉开了专题研讨的序幕,他用东西方文化历史节点中的两个不同块面展示了不同历史下的文学艺术。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米开朗基罗到日本战后经济泡沫破灭的时代中的作家和文学作品。米开朗基罗的一生不止有雕塑,他用四年零五个月的时间,以超凡的智慧和毅力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壁画——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创世纪》。艺术家的一生,通过艺术绘画表达自己对教廷的不满和失望,那画在《创世纪》下方的《末日审判》,把自己画成一张人皮即是一种无声的抗议和宣言。纵观历史,文艺复兴是西方文化的一场革命,这场广泛持久的思想文化运动,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

关于东方的日本,林阳介绍了两本书:一本是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作家想要通过作品中呈现的两性间的压迫关系,暗示现实中等级压迫的无奈和压抑;另一本书《情书》写自日本经济泡沫破裂的90年代,因为金融的不景气,导致日本文化受到美国文化的强烈冲击,从这本书的标题即能看出,是非标准日语写就的情书,而是用外来词汇“love later”。


“让告别成为历史,成为诗歌。”黄仙进同学讲到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里:“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在饥荒年代,为了活命,出现易子而食的行为。可以说是封建礼教,磨灭中国人最后一丝人性,也就是“吃人”。

每个个体都在告别过去,每过去一年,树的年轮就会多一圈,而人也会经历从孩童、青年、壮年,最后到老年的一生。黄仙进认为浪漫、美丽、爱情、诗歌,这才是他生活的全部的意义。他用温暖的声音说:如果觉得自己坚持不下去了,请记得这个工坊还有一个课代表,会听你的倾诉,会和你一起分担。而后,黄仙进同学以一个诗歌练习《我们鼓起勇气,翻越高墙》配衬着柏拉图“洞穴比喻”的一幅图,让大家自由表达。

潘茹鑫认为:“所谓启示:就是有所启发,有所感悟。”她把启示分为两部分:第一,是从过去得到的启示,她讲了历史的骑士、欧亚大陆、希腊英雄、应仁之乱与《启示录》。《启示录》中,把文明发展中残暴的一面作为故事的背景,告诉读者个人的观点:绝大部分正在发生的事件都是对历史的重复,从过去到现在,就是一个又一个循环连接的过程。第二,是从未来得到的启示。潘茹鑫再次抛出一个问题:人类的未来,一定是充满高智能吗?她提到一个观念:短期与长期的未来,无论是写任何类型的作品,都要保留一点神秘感,只有拥有独立而深入的思考才会有所启发。


“在时间上,未来是多变的,那么多边的时间可以缔造的未来也就是多边的,所以,未来本身,就是多变的。”于洋同学的一席话,引发了大家的热烈讨论,他举了一个直观的例子:如同莫比乌斯环的无限连接,在一个重复的时空中,能有多重结局的变化。也像《复仇者联盟》的“时间宝石”,在这无限的回环中,无论是好结局和坏结局都没有了区别,只是一个结局。那么在这结局内,就有了无限的未来。而在未来的各种分支出现中,可以充当这种分支出现巨变因子的,可以是一件事,或者一个人,但这件事与人必须是可以改变许多因子的要点,也就是“火药桶”的导火索。而在每一个结局已成定局的时候,在此改变这个结局,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学生助教唐正认为,“未来本身是历史的一种形式,历史的未来也是未来的历史。”他讲到对未来的恐惧,因而在文学作品中产生的两种科幻风格:反乌托邦与赛博朋克,它们各有各的特点,但本质都是盛行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到冷战后期的小说,表达了对于经济全球化导致的巨头崛起,科技过于发达导致的人工智能的滥用,与对于虚伪“人权”的恐惧;从本质而言,是对现在与过去的恐惧。而另一个方面的“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摒弃辩证思维,仅是少数条件的主观臆断而产生的全盘否认。两者有一定程度的联系都是对过去和对未来的否定,从根本而言,现在的生活,既可以是未来的延伸,也可以是过去的终点。比如量子纠缠态理论:你怎么知道是你的操作导致了量子干涉移动,而不是量子的干涉移动决定了你的移动方式?

如果现在忽然醒来,现在也可以是来自过去的一个梦境。如果说未来无限,那么,你从出生到现在,每天至少有一个选择,一共约有7300个选择,可以产生未来的偏移。但到了现在,你的选择只有一种。

专题十小组的精彩讲述引得了大家的掌声,毕然老师总结了这个专题: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通过口传、文字被记载,文学离不开历史。文学叙事体现的是时间和空间的循环,用时间来展现空间,又用空间来表现时间。从涉及历史的文学流派的“新历史主义”到“未来主义”,从马雅科夫斯基的《穿裤子的云》谈到墨子的观点。同时也一一点评了小组成员的讲述,并赞扬专题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尤其是黄仙进同学的设置:关于诗歌的课堂写作。这个随堂练习,使得在下面听讲的毕然老师,灵感突发,当堂也完成了一首诗,并为我们朗诵。


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诵后,同学们忽然掏出了藏了好久的鲜花,一一走上讲台,把最美的花儿和感恩的祝福送给了陪伴我们一年的毕然老师,抱着鲜花的毕然老师流下了眼泪,她哽咽地说道:记得在作家班类型小说工坊考试选拔的时候,用一朵玫瑰作为考试的召唤,从二百多个学生选拔了二十名同学,而在最后一课,竟然意外地收到了学生们送的玫瑰花。如同这次专题“历史,启示,未来”,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未来的延续。

站在作家班一年的学习时间中,发现时间如此之快,刚刚结下情感的我们就要面临告别。此时此刻,我们簇拥着毕然老师留下了一张历史性的合影,而这一刻注定将成为永远的回忆。

再见,青春!再见,我的作家班!再见,我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再见,未来!




撰稿:唐正

摄图:滕沁

(创意写作学院作家班类型小说工坊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