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重庆市纳德杯公文大赛决赛定于10月20日举行,为了让我校入围决赛的10名学生争取取得好名次,10月13日下午14点,大赛培训教师、创意写作学院的李孟老师召集决赛学生,在钓鱼城历史文化博物馆多功能一教室,进行了为期三小时的培训。
培训前半段,主要围绕分析2017年决赛个人赛试题展开,选择题解题技巧,李孟老师总结了两点:“先做排除,排除掉最不可能的选项,再找选项异同。”
除此之外,关于选择题和判断题可能出现的陷阱,及解决办法,李孟老师也逐一进行了解读。
对于案例分析和病文修改题,李孟老师再三强调一定要仔细审读题干要求,不能漏过任何一个细节,以免稀里糊涂地被扣分。
关于最后一道公文写作题,李孟老师提醒学生三点:一是要明确该使用的文种,二是要学会概括材料而不是盲目照抄,三是要注意公文的规范化语词和语句。
培训的后半段,李孟老师作了《党政机关15种公文区分技巧专题培训》,未免大家不理解,李孟老师从经验角度出发,分成四个步骤,帮助学生辨识公文文种:
第一步:区分行文方向。根据公文的性质区分,将之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和平行文三类,做题时首先判断公文性质,就可以省掉很多力气。
第二步:区分主送机关。根据主送机关(给谁行文)区分文种:不需要主送机关,直接面向社会公众,给个人的文种主要有公告、通告、公报、决议、决定、会议纪要六种,其余的均需要有主送机关。结合第一步,凡给上级机关的属于上行文,给下级机关的属于下行文,给不相隶属机关的属于平行文。
关于主送机关排序问题,李孟老师分别从中国机关排列顺序、同级别政府排序、司法机关排序、高校各部门排序四个角度进行了解答。
第三步:显著特点区分。根据每一种公文不同的特点,可以进一步细化区分法则。
请示和报告:请示事前行文,报告属事后行文。
“两决”:决议必须经会议讨论通过才可行文,决定则不一定经过会议讨论即可行文。
“三通”:通知是事前行文,须下级执行;通告是事前行文,无须执行,通报是事后行文,无须执行。
“两告”:国家强权机关、新华社、司法机关就重大事项向国内外发布应当用公告,通告则适用于所有单位,且范围有限。
“两报”:公报适用于大范围宣传重大事项,通报则是在一定范围内发布。
“两复”:批复属下行文,有请示、报告才有批复;复函、答复函属平行文,先有函才有答复函。
第四步:看材料内容区分文种。材料中一般有暗示:仔细分析题干要求,弄明白让你向哪个机关行文,判断两个机关隶属,或者判断材料让你干什么,以此判断公文用途。
最后,李孟老师讲解了常见的错误,和决赛时注意事项。
经过此次培训,学生信心满满,不再像之前那般焦虑,表示会在决赛前仔细背诵相关文件,安心备考。
(创意写作学院)
上一条:【社团活动】诵激昂外语,展智院风采--记第十届英德文化节英(德)文诵读大赛智能工程学院选拔赛
下一条:【学生考研】名师指导 永不言败——记智能工程学院考研专业课程《自动控制原理》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