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充分拓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平台, 3月28日下午,我校与重庆市潼南区杨尚昆故里举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共建签约授牌仪式,杨尚昆故里管理处副主任蔡华全、我校思政教学部主任邓燕、思政教学部教师及优秀学生代表出席本次会议。
蔡华全主任首先代表馆方对我校建立爱国主义实践教育基地表示热烈欢迎,他向我校师生简要介绍了杨尚昆主席、杨闇公烈士的生平事迹及纪念馆建设发展历程。邓燕主任对杨尚昆故里管理处对我校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向蔡主任介绍了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具体活动开展情况,同时提出对杨尚昆故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未来的发展规划。在全体参会人员的见证下,双方代表在《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合作协议书》上签字并共同为基地揭牌。
随后,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师生们学习参观了杨闇公烈士陵园、杨尚昆旧居、杨闇公旧居等相关景点。尽管天公不作美,下着小雨,但师生们却满怀热情地认真听着讲解,深深地被吸引住了。大家被杨闇公烈士的英雄事迹所感染,对杨尚昆同志革命的一生非常钦佩,对潼南杨氏家族的家风及家庭教育深受感染。
最后,在绵绵的细雨中、在庄严的党旗下,思政教学部邓燕主任带领青年党员重温入党誓词,牢记党员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我们要重温伟大历史,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使其对在校大学生发挥出长期、潜移默化的作用,始终成为当代大学生不会褪色的文化体验、不会贬值的人生财富。
此次馆校合作的顺利开展,为我校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场所和宝贵的学习资源,对于提高我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撰稿:杨勇 摄影:姚黎华
(思政教学部供稿)
附:杨尚昆故里简介
杨尚昆故里是2007年6月,由中共潼南县委、潼南县人民政府将杨尚昆陵园管理处、杨闇公旧居管理所、杨尚昆旧居、杨闇公烈士陵园管理所、杨氏民居管理所等原分属县委宣传部、县民政局、县文广新局管理的5个事业单位整合在一起,设置的县委直属正局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杨尚昆旧居,名为“四知堂”,又称“长滩子大院”,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原主席杨尚昆的诞生地。大院始建于清代同治1862年,距今近150年历史,2006年,在杨尚昆同志诞辰100同年前夕,经党中央批准,长滩子大院“杨尚昆同志旧居”修缮对外开放。旧居占地总面积约10000平方米,大院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房屋39间。大院用材考究,雕刻精美,构思独特,堪称古民居建筑的奇葩。旧居内设有《杨尚昆生平业绩陈列展览》,按杨尚昆同志的人生经历分为10个部分,包括:投身革命;留学前后;率部长征;华北抗战;延安岁月;为新中国建设呕心沥血;在改革开放的前沿;积极探索新时期的军队建设之路;在国家主席任上;深情永驻。通过400余幅珍贵的历史照片、150余件文物资料和1部影视记录片,充分展示了杨尚昆主席的光辉一生。
杨闇公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者、四川党团组织主要创建人和大革命运动的主要领导人,杨尚昆的胞兄,刘伯承的入党介绍人。1917年东渡日本求学,寻求救国救民之道,回国后与吴玉章等在四川从事建党工作。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任青年团重庆地委组织部长,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底任四川地方委员会第一任书记。1926年2月,经中共中央批准,任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首任书记,领导四川国共合作。后兼任军委书记,与朱德、刘伯承、陈毅共同发动领导了顺泸起义。1927年“三·三一惨案”后不幸被捕。面对军阀的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受尽折磨,坚贞不屈,壮烈牺牲,年仅29岁。正是在杨闇公的影响下,杨氏兄弟有五人先后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职业革命家,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不朽功勋。
上一条:【图管会】新鲜洁净世间稀,隔尘劳是非——记图管会第一次志愿者活动
下一条:【志愿服务】缅怀革命烈士·传承革命精神——计算机科学系太阳澳门集团网站学子在行动之清明祭扫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