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八个相统一”相关要求,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理解,切实提高教学的准确性、学理性,提高青年教师教学理论水平,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团队于11月23日下午16:00通过腾讯会议开展了本学期第一次马列经典原著研读活动,马原课程组全体教师参加。
本次经典研读活动由教学团队带头人宋珊老师主持并领读和分享,本期研读的经典是《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是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共产主义思想文献。马原教学团队的各位老师通过一起研读的形式,加深了对于原著的理解,也解开了对于原著中某些问题的困惑,更是启迪了将原著中的理论知识融入到教学当中的路径和方法。
在会议中,宋珊老师分别从写作背景、主题、主要内容、核心思想等几个方面来进行领读。首先,宋老师强调,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都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历史背景息息相关,因此研读《共产党宣言》必须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写作背景了解清楚,才能对文本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无论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法国的二月革命,还是当时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都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写作带来了影响,一定要结合以上历史条件阅读文本,才能加深对文本的认识。
其次,宋珊老师提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套系统性、科学性的理论体系,所以研读经典要注意文本与文本之间的呼应、对照和承接。如必须要与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对照着读,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法国二月革命和欧洲大革命的意义,才能理解清楚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论断。除了文本之间的对照,要研读经典,还必须要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活动中厘清《共产党宣言》的实践性、时代性与现实性。
团队老师们在宋老师的领读下,对《共产党宣言》当中难理解的部分进行了解释和交流。宋老师提出面对这部分,可以从整体上去把握它,以核心思想去理解内容。同时,不可忽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比如对“幽灵”“资产者与无产者”等,通过对重点词语和重点内容联系的分析,有助于研读过程中的理解。
活动最后,教学团队老师们一致认为研读经典异常必要,是增强自身理论水平和素养的重要途经,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将学习心得和体会融会贯通,用理论解释现实,增强学理性、政治性、知识性的同时要关照现实,增强理论的实践性、启发性和价值性。
图文:袁鑫
(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
上一条:【学院动态】青衿之志,履践致远——大数据与计算机科学学院青年教师“疫”不容“迟”
下一条:【德国沙龙】歌德与世界文学——戴继强德国研究院“德国沙龙”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