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至14日,艺术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对即将展开的非遗影像展作品进行了严谨的评审活动。
跨界与融通
“跨界”是这次艺术创作的背景设置,让不同领域的学生跨界较量,为学生转变观念、开阔视野、打破局限、走向创新提供了绝佳的契机。“融通” 是跨界领域之间的协作与合作,为此教研室之间展开了通力合作,为学生营造一个可以同台交流的大平台。
4月12日,广播电视编导教研室率先开展了此次写生创作评审活动,教师们秉承公平公正的态度,把控作品的“量”与“质”,以双优原则开展了作品评选活动。
“故事里的非遗”
影像作品的创作既要考虑到主题内容的传达,又要兼顾到整个镜头画面的构图与拍摄---是这次影像类作品评审的重点。“把影像材料用于故事镜头的建构,提炼出合川本土非遗的独特之处。”吴杨爽老师这样点评道。
“看得见的非遗”
4月14日,数字媒体艺术教研室的写生作品评审也紧锣密鼓地展开。“以非遗文化为支撑,以创作为表达。”对非遗主题的表达是评审的标准。为此数媒教研室组织教师团队对参评的近1200件学生作品,优中选精,最后对200余件作品进行最后评审定。
对此,李晴老师评审谈到“作品内容的呈现上要与传统写实风景画产生不同之处,将非遗的元素融入我们自己的创作,努力挖掘不同形式作品风格。”
李创老师对整体艺术作品的感想是:“学生能把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创作中,做到了艺术与文化进行有效联结。”
本次评审活动,共到参展作品近2000余件。形式多样,有视频、摄影作品、素描、水彩、电子板绘、设计拼贴等形式,内容呈现上也精彩纷呈。同时,在“传承”与“革新”的语境下,带动更多学生关注、了解、认识非遗文化。在课程上的嵌套和各专业的跨界融合中,推动产教相互促进,为打造产业与教学发展新格局做了有力的探讨,可谓是“物华人意两相值”。
撰稿:张小露
摄图:郑宇
(艺术传媒学院供稿)
上一条:【学院动态】迎潮奋楫,聚力笃行——数字经济与信息管理学院供应链管理专业教学实践平台培训会
下一条:【学生处】2023年重庆市高校学生先进班集体答辩会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