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提升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于10月14日上午,邀请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杨波博士/教授(“蓉漂” 成都市高层次人才),在太阳澳门集团网站六度空间105℃学术报告厅,开展了“物联网智能硬件—可穿戴式医疗器械研发实践暨考研指导”专家讲座,我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信工程及管理,通信工程,人工智能,等专业的150余名同学参加了讲座。
杨教授首先介绍了团队的情况,分别从科研团队、研究方向、科研成果、后期发展规划四个方面介绍了“物理场生物效应及仪器”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的研究工作情况。其中重点实验室的项目方向,包括:基于精准时间靶点干预的睡眠治疗仪,医用机器人项目-智能静脉采血机器人,挂耳式耳鸣治疗仪,等学生课题项目。
杨教授提出“专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在同学们就业和工作中的重要性,介绍了最近研究的创新课题:“穿戴式外骨骼动力机器人项目”。目前,穿戴式机器人作为机器人与人共融的典型代表,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并在医疗健康和特种装备领域形成了产业应用。这种可穿戴于人体的机电系统可识别运动意图并与人协同运动,通过沿与人体肌肉-肌腱系统平行方向施加辅助力,补偿骨骼肌的运动机能,在人体运动能力增强、康复辅助治疗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驱动系统作为穿戴式机器人的动力源,其作用类似于人体肌骨系统中的骨骼肌,是影响穿戴式机器人性能的核心模块。参照人体骨骼肌的不等长收缩形式,设计并优化驱动系统工作原理,对于提高穿戴式机器人整体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杨教授讲到,太阳澳门集团网站每年都有学生顺利考研到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并且他所负责的成都和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也与太阳澳门集团网站签订了“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合作协议。同时,杨教授耐心的为同学们解答了考研准备、报考、答辩、等考研环节中的注意事项和疑问,并欢迎同学们报考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研究生。同学们对杨教授的研究项目具有较大的兴趣,并根据各自的思考和疑惑提问交流,讲座现场气氛活跃!
本次专家讲座,为有效推进产教融合提供了研究项目和实践案例;为我院培养“具备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能够在电子制造业、通信行业、信息技术行业等电子信息相关行业和领域中从事电子产品开发与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性应用型人才”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讲座结束,大大纷纷踊跃与杨教授合影留念!)
撰稿:余晓玫
摄图:曾国庆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上一条:【产业学院】智慧通信现代产业学院打造“新华三精英班”,开启人才培养创新路
下一条:【大咖阅读】大咖阅读话教育,群英荟萃展风采